打通金融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堵点"
时间:2021-12-24 16:46:26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紧密结合,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供给与需求相互分离、又相互促进。首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端产品竞争,构建全产业链集团化发展模式,形成包括生产、研发、应用、交易等政产学研用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应对长周期和各种不确定性挑战。要进一步壮大国内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消纳吸收部分过剩产能与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长期稳中升值,鼓励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需求,实施优质优价策略,加快发展高端产业。

再次,要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形成强有力、可持续助力产业系统性提升的生态,顺应制造业从大规模生产到定制化、个性化生产的趋势,实现制造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增效的双轮驱动。

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堵点”,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第一,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推动大型银行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扩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深耕先进制造,打造专业队伍,理顺银行内部权限与考核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要规范发展制造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更好地为企业重组、结构调整服务。发展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第二,要紧紧围绕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大金融创新。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单列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实施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在产业集群较好的地方试行“供应链金融链长制”,由金融机构负责人任链长,选择重点行业,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创新产品服务,促进信用传递与再分配,缓解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第三,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监管标准、风险分担机制,地方财政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增信阵营,试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及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管理人制度,为企业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创造条件,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估值、定价和流通的生产要素和资产,将发明成果变成可流动的货币财富。

营造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项目、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降低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比重,腾出更多资源支持先进制造业。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引导大型银行发挥支持制造业的头雁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整合优化地方各类制造业支持资金,建立健全贷款损失补偿、风险分担以及费用补贴机制,发挥财政奖补贴息作用,合理运用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功能,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担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大制造业不良贷款资产的处置力度,盘活信贷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再次,要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鼓励依法合规开展信用信息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应用。健全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白名单”“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违约代价,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