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于12月13日-17日隆重举行,主题论坛“2021智慧金融峰会”今日召开。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总经理陈璐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发力产业数字金融,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主题发言。
陈璐表示,数字金融服务的优势在哪里?它的特征是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首先,它提高了整个业务的效率,包括客户办业务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比如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建立了模型,建立了规则,让模型和规则经过几代迭代以后,它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审批,大大地节省了审批的效率,同时把专家经验判断也固化下去,减少了人为的不确定性干预。又比如说采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流、物流、货流、商贸流、资金等四流合一的业务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去监测货物的移动,也能够满足风控的需求。又比如说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图计算等方式,更好地利用数据来为信贷决策提供支撑。这些大的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也赋能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陈璐在演讲中还提到了数字金融服务的其他价值,包括助力产业链和工业链的稳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的结合。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客户和它的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减少了对核心企业授信的占用,更好地润滑了交易,甚至增加了上下游客户的粘性。除此之外,可以较好地解决产业生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利用各类技术可以监测资金的流向,可以监测资金和物流、交易流之间是否相匹配,这样更好地去看资金的真实使用用途,从而能够缓解给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新浪财经主办的“2021智慧金融峰会”活动,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主要是“发力产业数字金融,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的分享大概分四个部分:
第一,数字经济带来新挑战,驱动银行全面深入变革。
第二,深挖数字价值,以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
第三,华夏银行采取新行动,以产业数字金融业务实践,更好地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第四,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在夯实数据基础,加快生态合作,在提升风控能力方面能够有新的作为。
大家知道,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经济的时代,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有没有面临更大的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结合我们华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以及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的业务实践,我们总结了大概有四类挑战:
1.如何充分挖掘有效利用生态场景数据和新技术。
大家最近可能会听到很多个名词,比如说工业互联网、数字物流、企业ERP。这些新的技术其实编织了一个多元信息网络,构成一个新的生态,在这个生态之中其实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在生态场景中提供无感知的金融服务,如何创造新的数据价值,需要商业银行做出更多的努力。
2.如何更好地切入区域发展战略。
大家都知道北京市有五个中心的定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样一个城市定位中,其实北京市已经对产业端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要求。那么在金融端,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一个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去满足城市的发展,其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很多省份,包括浙江、广西也明确了自己本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在外网都可以看到,他们提出了很明确的数字经济的规划目标。
最新的11月26日发布了一个《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里面从产业端,从金融端,都明确提出了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产业端,这个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新引领,聚焦新技术、智能制造等,引导创业链、产业链在城市副中心及多边地区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也提出了要提升金融商务服务的功能,里边对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明确了相关要求。在这个城市的区域发展过程之中,我们金融业、商业银行要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以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技术运用更好地切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3.如何弥补金融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差距。我们在与客户长期尤其是近几年的沟通和交流中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数字中国战略已经深入到我们的产业的方方面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现代化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其实产业也好,政府端也好,都在加速数字化,比如政府的采购平台、政府的政务信息管理平台还有产业园区的公共管理平台都已经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技术,数字化水平也明显提升。比如企业运用ERP系统连接它的产供销存这样整个生产管理的功能,运用它的采购平台和供应链管理平台来提升它的管理能力,这里边的数字化水平也体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作为商业银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与这些快速发展的产业端相比,我们的数字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就是如何减少相互之间的差距。
4.如何抵御多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