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于12月13日-17日隆重举行,主题论坛“2021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召开。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合英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开启未来银行之路》的演讲。
方合英表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正在驶入“快车道”。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今年6月以来,已有浙江、广东、湖南等共12个省份发布了“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将绿色金融视为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绿色金融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答题”和“必选项”。
方合英指出,“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的重点将从改善生态环境转向生产生活的全面绿色转型,这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绿色金融需求不断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步伐将不断加快。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通过视频的方式,参加第九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与大家相聚“云端”,共话新发展阶段银行业的使命与担当,共同探讨未来银行发展的方向。刚才听了前面几位领导和嘉宾的演讲,深感这既是一场银行业的发展论坛,也是一场金融思想的饕餮盛宴。
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开启未来银行之路》。下面,我站在银行的视角,聚焦绿色低碳分享三个关键词:
一、未来已来,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全球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借此作为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技术竞争、经济增长竞争的关键,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和全球共识,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历经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过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正面临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竞争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需要、缓解在全球排放等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党中央提出“30·60”双碳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千行百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推动绿色转型,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客观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窗口偏紧,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定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二、将至已至,绿色金融必将“大有可为”
“30·60”目标开启了低碳新时代,也如同一根具有非凡力量的“指挥棒”,正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并成为社会转型的巨大动力。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领域的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有望加速拓展,伴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启交易,伴随着国家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的密集出台,更多社会资金将被撬动促进碳减排。今年10月份,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随着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进一步明确。11月份,人民银行又重磅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我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旨在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明确了央行中长期资金的投向。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正在驶入“快车道”。低碳转型将创造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今年6月以来,已有浙江、广东、湖南等共12个省份发布了“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将绿色金融视为地区金融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绿色金融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答题”和“必选项”。“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