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底"小白理财训练营": "通胀10%"?三问谁在扭曲财商教育
时间:2021-12-06 16:40:45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就像1997年出版的经典财商教育书籍《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所说:“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富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当下的财商教育显然紧紧抓住了这一“真谛”,渲染财富焦虑,以此,凸显财商教育的迫切性。

“财商”包括金融素养和财富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将其与智商、情商一同被并称为现代人生存发展必备的“三商”。但“财商”与本应具有公共事业属性的教育相结合的财商教育则是独立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商业化产物,游离于监管之外,良莠不齐。

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金融记者近日以理财小白身份深入探究财商教育,从留下联系方式、加入小白理财训练营开始,体验可谓“精彩纷呈”。

一问:“每个月1000元,10年变28万”?

“我现在每年就算什么事都不做,一年理财收入8位数是有的。”“想成为有钱人,首先要搞懂一个问题: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正是因为你的想法全是穷人的想法,所以你是穷人。要想改变命运就买这本书吧。”

打开短视频,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这类内容,其核心是向用户传递“只有理财才能致富”的思想,以达到售卖理财课程的目的。但关键是,学了理财课程就能如广告中所说的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根据“7分钟理财”海报填写了联系方式,不久就有工作人员根据手机号添加记者微信。该名工作人员在微信上表示,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20年来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假设每月1000元,通过科学方法和复利的变化,5年大概能够收获10万多,10年能获得28万多。他强调,这是需要科学的方法,不然盲目投资很容易造成亏损。

据7分钟理财官网介绍,其是国内不卖产品的独立理财辅导机构,通过经典理论和数据算法工具,为个人提供简单省心的保障与理财实操辅导,帮助众多家庭管理风险,开启科学理财。

启信宝显示,7分钟理财运营主体是北京七分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分钟科技),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实缴335万元,由云际未来(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际科技)100%控股。启信宝还显示,该公司核心团队主要有三个人,其中,创始人罗元裳在中外资银行从业10年,一直从事财富管理工作。曾为渣打银行最年轻的白金支行行长,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超高净值部总经理。

如此的创始人履历,与“每个月1000元,10年变28万”的诱惑,看到这,你心动了吗?

该工作人员顺势提出,加入1对1私家服务可以帮助用户科学投资,并表示“7分钟理财”做辅导服务已有6年时间,累计有30W+家庭用户,辅导用户平均年化回报15%以上,且有小白用户学习后,不仅赚回了学费,还发了一笔小财。

如出一辙的财商教育营销广告中比比皆是。

格局商学院短视频中,主播会时不时晒出学员的投资成果。如,“格局学员郭同学收益率从2%提升到20%,并避免了巨大损失”“格局学员王同学:投资七年,年化20%”。还有一些所谓“学员”在短视频中讲述自己接受财商课程后获得的收益。

不仅仅是短视频,微信公众号也有不少大肆宣传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的文章。标题往往类似于“1年多赚30万!分享一个稳定快速增收的方式”“半年收获500万,加速财务自由新方法”“1年赚40%,这四个赚钱之道你必须懂”“理财小白年收益20%,是如何做到的”,而往往文章最后就是一则广告,“立即报名”的按钮在海报上闪动。

诚然,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理财的前提不仅需要具备技能,更要对风险有清晰的认知。当记者询问如果出现亏损怎么办时,7分钟理财工作人员回复说,“自己盲目不懂,风险是肯定有的。跟着我们的会员过程中也会出现亏损,但是我们所辅导的用户主要按照我们科学的方法,最后都是赚到钱的。”

对此,有业内人士反驳认为,“基金行业有一种叫双十基金经理,即从业十年以上,平均收益都在10%以上,这是少之又少的,可以说是皇冠上的明珠。如果理财师有这样的能力,为啥不去更为高薪的公募基金工作呢?!”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程度挂钩。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导致许多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在识别金融产品、判断金融风险、理性投资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和培训。

但反观当下,理财课程过度渲染、夸大投资收益率,而缺少足够的风险提示,又是否合适?

新金融学家余丰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财商教育的宣传确实有些过度,尤其是对收益率的夸大。根据资管新规,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理财既可能有收益,也可能亏损。因此,财商教育机构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尺度问题,如果提到承诺高收益,还可能涉及违法违规。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按照《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等情形属于虚假广告。违法成本低、收益高,是相关乱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相关机构的违法成本,倒逼其加强自律。

在余丰慧看来,“我所理解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