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落英飘洒,云光舒卷。10月底的一个午后,在工商银行工作了10多年的张兴(化名)坐在《证券日报》记者面前,谈起银行的数字化进程。“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不做数字化转型,就会被数字化转型。”作为银行数字化变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张兴感慨万千。
“在这个时代,一部手机、一个APP,就是一家银行。”在张兴看来,银行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走在金融业前面。对于客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手机银行和智能网点的体验越来越便捷、智能。“对于银行来说,数字化转型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几项技术,而是在多方面加速弃旧图新。”
事实上,近年来,面对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发展浪潮,诸多银行已深度投入,从零售前台、中台到后台进行全方位变革。如今,银行的数字化正呈现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局面。变革之路道阻且长,但已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少数优秀的互联网属性银行,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一部手机就是一家“银行”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去过银行网点了?是否大部分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家银行,这种说法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同,而这背后映射出的,正是银行机构前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工商银行智慧银行旗舰店,这家店是传统银行网点数字化的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了银行网点的未来。
与传统银行网点不同,该网点大堂只有一名保安和一名大堂经理,而提供接待服务的是智能机器人,只要对机器人说“你好”,它便会询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记者发现,这个机器人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与一辆智能机器车组成了“机器人团队”,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此外,在该网点的智能服务区,有多台智能设备,包括大额现金智能柜员机、远程协同智能柜员机、实时制卡智能柜员机和智能领取机等,可以分别提供不同票面大额现金处理、远程坐席协同、客户新申请信用卡“立等可取”、现金实物订单化预约自取等服务。
而在虚拟服务区,则有银行虚拟员工可以协助客户办理业务。据记者现场体验,全流程顺畅,具有非常强的现代感。
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该网点还设有银行商城购物区。在此区域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刷脸后,智能设备可对访客的性别、年龄等进行划分和统计,针对客户的识别特征,推荐不同种类的网上商城产品。记者从网点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对于网上商城的产品溯源,已经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过去的银行因柜台而生,同样也因柜台而兴。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基建的发展,用户习惯开始向线上迁移,目前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标配,亦成为银行营销获客的主阵地,可以将其看做是银行的数字化前台。过去,客户必须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而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张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工行作为我国最早布局数字化转型的大型银行之一,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已经初步建成以智慧、开放、共享、高效、融合为特征的智慧银行开放生态体系。在银行的中台,包括风险管理(信贷管理)计划财务、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等职能部门,已经有很多应用。其中,工商银行的联邦学习系统已应用于风控等多个场景,比如,引入北京金控的不动产数据,与行内贷款企业的时点贷款余额、注册资本、账户余额等数据联合建立企业贷中预警监测模型,该模型提升准召率约4%,进一步提升了工商银行的风险监测业务能力。
“银行的后台处理也在快速数字化,譬如在集中审批环节,各种相关数据都是从一线网点传达到决策者手上。”张兴称。
张兴认为,数字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是基于信息化成果产生的,虚拟化特征明显。银行数字化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数据实现流程再造、模式升级,而变革目标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银行的数字化进程不可阻挡,顺势而为者昌”。
前台、中台、后台一个也不能少
有银行发力网点智能化,也有银行选择提升移动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类前端渠道的功能。总体来看,“前台”作为客户入口,是银行的必争之地,在行业数字化变革中被放在了核心位置。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前台建设方面,已经实现零售渠道整合,打造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电子支付“一星四网”渠道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了批发渠道整合,推进批发业务多渠道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一体化运营、功能丰富、体验提升。
前台也是银行与客户直接接触最多的场景。为此,平安银行打造“不排队银行”。“对于一些需要线下办理的业务,客户可以提前在线上进行业务预约、填单等事宜。到店后,工作人员可以立即从数据库中调取客户预约时提交的资料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对客户进行有效分流,帮助其快速完成业务办理。客户的绝大多数业务均可在自助业务办理区快速完成。”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银行数字化进程中,中台模式的转变十分重要,即技术、数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