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行业务舆情观察:"IPO撤回"成高频词,提升执业能力有助于预防声誉风险
时间:2021-10-25 17:58:5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2021年前三季度IPO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带动券商投行取得亮眼成绩。前三季度,IPO募资金额和新增上市企业家数均超过了2019年全年,与2020年全年水平已较为接近,有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券商IPO承销规模及收入超过2020年是大概率事件。伴随券商投行蓬勃发展而来的,是“IPO撤回”渐成高频词引发市场对券商投行执业质量的担忧。因此,提升投行业务的执业能力或将成为券商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压实“看门人”责任,另一方面能够打消市场疑虑,提升行业美誉度。

强者恒强趋势不改行业龙头占据主导地位

据数据统计,前三季度共373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IPO募集金额3767.86亿元,59家券商投行揽入承销收入183.81亿元。券商投行“强者恒强”的趋势不改,老牌劲旅“三中一华”IPO承销金额、IPO承销家数、承销收入仍排行前列,排名前十的券商稳稳占据“半壁江山”。

具体来看,IPO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金公司(639.28亿元),中信证券(625.26亿元),中信建投(352.20亿元),海通证券(235.37亿元),华泰联合(191.93亿元),国泰君安(188.85亿元),东方投行(125.04亿元),民生证券(116.82亿元),招商证券(92.33亿元)、兴业证券(87.98亿元)。粗略估计,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的IPO承销金额的市场份额双双超过16%,前十大券商的市场份额约70%,排名最末的十家券商市场份额不足1%。

IPO承销家数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52家)、中信建投(30家)、海通证券(30家)、民生证券(23家)、华泰联合(21家)、中金公司(19家)、国泰君安(19家)、安信证券(14家)、国金证券(14家)、长江保荐(14家)。此外,共16家券商IPO承销家数超过10家,19家券商IPO承销家数1家。

IPO承销收入排名前十对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26.16亿元)、中金公司(14.44亿元)、海通证券(14.13亿元)、中信建投(11.30亿元)、民生证券(10.70亿元)、华泰联合(9.38亿元)、国泰君安(8.57亿元)、安信证券(6.26亿元)、国金证券(5.59亿元)、招商证券(5.4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IPO承销收入独占市场份额超20%,前十大券商的市场份额占比近61%,排名最末的十家券商市场份额不足1%。

整体上看,券商投行的马太效应依旧显著,头部投行牢牢把握六成以上IPO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巩固自身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1年前三季度IPO承销金额、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三项指标均已全面超过其2020年全年水平,仅在IPO承销金额上稍落后于中金公司,其余两项均在券业独领风骚。“投行贵族”中金公司则以19宗IPO项目揽获券业IPO承销金额冠军,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中小券商则处在“夹缝求生”的境地,前三季度,IPO承销家数少于5家的券商35家,少于3家的券商29家,19家券商IPO承销家数刚刚实现了“零的突破”。不过也有券商正在实现快速弯道超车,投行“黑马”民生证券前三季度业绩亮眼,IPO承销金额、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均跻身券业前十。随民生证券持续发力,其投行业绩有望进一步取得长足增长。

“撤单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IPO盛宴中行业美誉度受考验

尽管2021年前三季度IPO市场如火如荼,随之产生的拟上市公司高频撤回引发了市场关注,并导致券商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遭受质疑。据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共152宗IPO项目终止,其中115宗项目撤回,占比约76%,而2020年全年仅35宗项目撤回;11宗IPO项目审核不通过,占比约7%,撤回已成为拟上市公司IPO进程终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IPO撤回的原因较为多样,有部分企业担心监管趋严,现阶段有不能完成上市工作的风险;有的企业则害怕被现场检查,选择主动撤材料。截至9月30日,监管层共开展了4次现场检查工作,其中,1月31日抽取的第二批20家拟上市公司中有16家主动撤回,一度引发市场对券商投行执业质量的质疑。

从舆情的角度看,2021年IPO高频撤回的现象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誉云数据系统统计,前三季度“IPO撤回”这一话题在全网中的舆情信息数为173789条,舆情热度较高。其中负面信息占比28%,呈现“亚健康”状态。“证券公司”、“券商”、“保荐机构”、“中介机构”、“投行业务”等关键词较好凸显出话题与券商的关联性,此外,“现场检查”则列示出导致IPO撤回的因素之一。

具体的撤回情况来看,前三季度,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IPO撤回数量分别为14家、9家、8家、7家、5家、5家,经比较发现,券商IPO撤回数量与其上会项目数、IPO承销金额、家数等能够体现投行综合实力的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之对应,中小券商的IPO撤回数量相对较少。不过结合前三季度全部IPO项目进程来看,头部券商尽管撤回项目数量排名居前,不过由于其已完成和在途的IPO项目基数较大,撤回率仍处于合理范畴。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券商低基数高撤回的问题则较为突出,如万和证券、渤海证券、东海证券等券商。

前三季度,万和证券辅导的拟上市公司共8家(包括已上市、在途和终止等状态,下同),已上市项目0宗,3宗IPO项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