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月有20家券商拿到了第二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如今时间已过去3个月,各家券商业务进度情况如何?
近日,东方证券宣布,该公司通过了公募基金投顾业务现场检查,可正式开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成为20家试点券商中首家通过监管现场验收、获准开业的公司。
记者调查获悉,这20家券商中,除了东方证券之外,招商证券已于8月中旬接受场检,并根据监管部门场检意见提交了业务优化报告,距离正式获准开展业务只差临门一脚。纵观行业,各券商正紧锣密鼓进行测试等各项工作,兴业证券、华西证券等进度较快的券商处于等候监管现场检查阶段。
对于券商而言,尽管目前基金投顾业务所带来的直接利润还不高,但基金投顾是券商进行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提升财富管理规模和综合费率,与其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多券商等待现场检查
在海外成熟市场,基金投顾在财富管理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华泰证券研报表示,2020年年底在美国证监会注册投资顾问所管理的监管资产规模已达97.2万亿美元。基金投顾已成为美国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主要渠道,在退休计划之外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中,约50%的家庭通过基金投顾来购买基金。
相比海外,中国的基金投顾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2020年,首批7家券商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并在当年开始陆续展业。今年6月至7月间,陆续有20家券商获得了第二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
随着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扩容,将有更多券商从传统的“卖方销售”模式转为“买方投顾”模式。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将有助于推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提升财富管理规模和综合费率,进一步丰富利润来源。
记者从业内获悉,经过3个月左右的奋战与筹备,目前第二批获得试点资格的券商业务筹备进展不一。截至目前,有的券商还在准备自查底稿和测试阶段,一些券商已经向监管申请现场检查,最快的东方证券已经于9月30日率先通过了场检,获批了开业资格。
一家大型券商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系统都已经准备好了,测试也差不多了,但还有很多细节在与监管部门沟通。还有券商称,目前公司正在准备自查底稿和测试阶段。
招商证券表示,自6月份取得试点资格以来,8月19日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监局对公司进行场检验收,也是第二批试点中深圳地区首家接受场检的券商。“公司自6月以来积极推进试点开业,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目前,我司已根据监管部门场检意见提交了业务优化报告,将在监管部门审核通过之后,尽快正式展业。”
华西证券介绍,公司即将向监管申请现场验收,验收通过后方能正式试点。当下开业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具体时间表需根据监管现场验收进度而定。
华安证券告诉记者,公司内部架构建设方面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后期的系统测试及对接环节,具体开业时间需结合业务的测试结果,并结合监管部门年底的工作安排考虑,争取于11月中下旬获得监管认可并正式展业。
业务制度、系统架构
以及人员已就位
整个三季度,相关券商都在马不停蹄地筹备基金投顾业务。记者调查发现,各券商均根据试点要求设置基金投顾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对相关业务制度、组合策略、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整体把握与设计。
在系统方面,不少券商表示已经进行了多轮测试。招商证券表示,在系统建设方面,公司对涉及基金投顾业务的多个关联系统已进行了多轮测试,并持续优化,能够对基金投资顾问全部业务环节和服务过程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具备留痕和动态监控等有关功能。
一些券商侧重于改进业务流程,优化组合策略。华西证券表示,过去3个月公司继续深度挖掘、分析客户需求,进一步改良拟上线的组合策略,覆盖客户的流动性管理、稳健理财、追求高收益等财富管理需求;梳理优化了业务和系统流程,使得投资管理更为顺畅、风控覆盖更为全面、信息披露更为透明,投后服务更为及时。
国信证券则明确表示,将重点布局“权益精选”类策略组合,这与客户属性相匹配。
据国信证券介绍,公司坚持“客户需求驱动策略研发”,基于公司数据及竞品研究来合理规划策略产品线,向目标客户提供满足其投资需求的策略产品与服务。从数据看,超六成客户偏好积极型组合,因此会重点布局“权益精选”类策略组合,以匹配国信大部分客户的特征属性,同时也将提供“固收+”类策略组合,为客户提供平衡账户总体风险的投资方案。
在人员方面,一些券商反馈基金投顾业务团队人员已经到位,并已对一线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等。“目前,财富管理部成立了专门的基金投顾业务团队,人员已经到位。我司对业务进行严格的合规和风控管理,对从事基金投顾业务的一线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培训、考试等,做好展业前的准备工作。”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
华安证券则表示,公司配置了专业、独立的团队和人员分别从事产品研究、策略研究、交易执行、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工作。储备了四类标准化策略,以满足客户不同的资金用途及投资目标。并按照公司的信息架构搭建起专属于基金投顾的资产配置平台的业务管理平台,并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