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专属条款》厘清新能源车保障范围,多样化专属保障责任满足客户需求,预计定价与之前持平,注重自有渠道经营压降费用率的大型险企更为受益,维持增持。
摘要:
事件:2021年8月4日,保险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属条款》”)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
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且相较燃油车差异化的风险特性是《专属条款》出台的主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适应产业升级和绿色消费需求的背景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达2倍。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的新车销量达总新车销量的20%;到2035年,纯电动车成为新车主流。但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维修保养等方面均较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区别,呈现差异化的风险特性,近两年新能源车采用传统车险条款的赔付居高不下。此背景下,监管针对新能源车出台《专属条款》,从保险责任、附加险等进行统一的规范。
厘清新能源车保障范围,多样化专属保障责任满足客户需求:相较于传统机动车条款,《专属条款》核心从保险责任和附加险等方面差异化设计新能源车条款:1)明确新能源车的保障范围和免除责任,保险责任包括起火燃烧、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等;而免除责任也明确新能源车因电池衰减或充电期间外部电网故障导致的损失不赔;2)提供针对新能源车的多样化的专属附加险,通过新设电网故障险、自用充电桩损失险等6个险种,提升新能源车的风险保障。
预计《专属条款》下的产品定价与之前基本持平,注重自有渠道经营压降费用率的大型险企更为受益:考虑到政策层面大力鼓励推动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预计《专属条款》下新能源车的产品定价与之前采用传统车险条款的定价基本持平。但从当前新能源车的承保情况来看,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普遍高于燃油车,因此大规模承保新能源车将推升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我们认为,当前注重通过经营自有渠道来压降车险费用率的大型险企更有可能实现新能源车的承保盈利,从而抢占这一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专属条款》明确定义新能源车和其保障范围,有利于匹配新能源车的风险保障需求,维持行业“增持”。我们认为,注重经营自有渠道压降车险费用率的大型险企更有可能实现新能源车的承保盈利,有利于提升市场份额。建议增持当前自有渠道占比最高的中国财险、中国人保(H)。
风险提示:产品赔付率大幅高于预期;费用压降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