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叶锦伟: 促进资本直达实体 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1-06-18 16:02:07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成员,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厚植科技创新优势,聚力打造“三地一区”,深度融入、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在区域经济中表现抢眼,资本市场发展成果也较为突出。

近年来,安徽证监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一方面让监管长出牙齿,严厉打击市场违规乱象,积极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让服务伸出触角,以资本链服务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人才链,激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安徽证监局,与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叶锦伟展开对话,解码安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密钥”,探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安徽经验”,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多措并举

推动上市公司量质效齐升

证券时报记者:“十三五”以来,安徽证监局在推动安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叶锦伟:“十三五”以来,安徽证监局坚持一手抓监管执法,一手抓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辖区资本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成效显著。

一是上市公司群体日益壮大。“十三五”以来新增47家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已达133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九。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不到1%,但利润总额占比超过3成。上市公司从国企“一枝独大”,逐步转向国企、民企、外企“百花齐放”。截至2020年底,安徽辖区共有民营上市公司70家,占比过半,其中科创板民营企业占比62.5%。

二是机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辖区共新增100家证券期货经营分支机构,总家数达399家,其中县域地区网点增幅明显。截至“十三五”末,安徽辖区法人证券期货公司净资本、总资产分别为356亿元、1646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43%、43%。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由“十二五”末的153家增长到目前的226家,增长近50%;管理规模由373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025亿元,增长高达7倍。

三是支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安徽辖区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9004万元,研发投入强度3.85%,高于全省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1.64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27个百分点。

四是服务中小企业日益广泛。截至2021年5月底,安徽辖区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69家,居中部第三位、全国第九位,其中精选层挂牌企业4家;共有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7598家,位居全国第1,并在全国率先设立科技创新专板,目前该专板挂牌企业达3338家。

五是直接融资规模显著扩大。“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直接融资2.56万亿元(全口径),其中累计实现债券融资2.21万亿元(全口径)。

六是市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先后平稳推进中弘股份等3家企业退市,成功化解10余家上市公司风险;累计查办案件80余起,包括中弘股份、华信国际、盛运环保等一批广受关注的大案要案;共作出行政处罚30件,共处罚没款2409万元,对6人采取市场禁入。

证券时报记者:安徽证监局在发掘、培育和促进企业上市挂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辖区后备情况如何?

叶锦伟:安徽证监局坚持系统整体思维,完善四个方面生态系统建设,后备资源培育、首发辅导监管、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5月底,辖区共有辅导备案企业62家。

在制度生态方面,印发《首发上市辅导监管工作指引(试行)》,构建全过程监管工作机制;制定《首发辅导验收非现场监管关注事项表》,清单式对照检查问题。

在科技监管生态方面,联合深交所研发拟上市企业辅导备案系统,依托该系统建立了企业“画像”体系,根据结果划分为重点推动类、重点监管类、一般关注类三类,“抓两头、带中间”分类精准监管。

在中介生态方面,统筹培训座谈、调研走访、监管约谈、现场检查、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等方式,严格督导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定期开展执业评价,营造“扶优限劣”市场环境,促进发挥“看门人”作用。

在协作生态方面,推动沪深交易所设立服务安徽基地、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科技创新专板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

依托上述系统生态,安徽证监局搭建了“库、训、服、策”的培育上市工作机制,即联合金融监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建立了一个动态调整的后备企业资源库,持续对入库企业开展培训指导和规范辅导,推动地方政府搭建了跟踪企业上市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平台,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形成了“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的IPO梯次推进格局,企业培育上市工作高效推进。近年来,年均重点辅导监管服务企业达100余家,今年已摸排210家企业进入资源库。

证券时报记者:在优先支持安徽省贫困地区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动员行业市场主体扶贫济困方面,安徽证监局取得了哪些成果?

叶锦伟:安徽证监局以加强贫困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摸排培育、上市挂牌、直接融资,建立健全“资本+产业”扶贫机制,谱写了金融扶贫特色篇章。同时,积极引导证券期货基金机构、上市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投身扶贫济困,七年如一日接续奋斗、综合施策开展定点驻村扶贫工作,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乡村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