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证券时报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为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强监管引领,推进银行保险机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相关内部经营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合理增加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畅通风险缓释渠道。尽快出台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完成各项考核目标和任务。
据介绍,目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取得积极进展。银保监会强化涉农信贷增量增速目标。要求银行单列涉农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计划,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设置差异化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考核目标,农业发展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自身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对普惠型涉农贷款在全部贷款中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在监管上实施差异化考核。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银保监会围绕“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目标,在保持县域网点稳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银行到空白乡镇设立营业网点,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村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持续扩大具有信用评级档案农户规模,夯实农村金融服务信用基础。
银保监会还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考核评估力度。主要从涉农贷款增量增速、县域存贷比提升、基础金融服务三个维度,持续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投入。与人民银行共同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推进对金融机构“三农”金融服务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考核评估。
此外,银保监会明确“三农”金融正向激励措施。指导银行提高普惠型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明确提出对普惠型涉农、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进一步推动完善涉农贷款尽职免责制度,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8.9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94万亿元,增速11.2%。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7.5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4万亿元,增速17.8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11个百分点,近三年持续高于银行业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服务覆盖率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全国3.02万个乡镇,覆盖率96.68%;基础金融服务覆盖5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