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官网近日发布银行违规通报,部分银行普惠贷款业务因违规捆绑保险被点名。同时,近来各投诉平台上,借款人对小额普惠贷款捆绑销售保险的投诉数量激增,涉及银行达十余家。多数投诉人认为,本人并未同意购买保险的情况下被业务员诱导签署了保险协议,且购买保险后,贷款综合年后利率远高于此前被告知的利率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搭售的保险也即借款人意外险,很多是贷款服务中介为了获取保险业务提成诱导客户办理的;实际上随着监管加强,近来银行搭售保险的情况普遍减少了。
多位银行业务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监管对银行面向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贷款业务监管抽查频率和力度都在增加,去年每半年抽查一次,现在甚至每个季度进行抽查,抽查业务覆盖支行小微业务的近一成。
捆绑保险频遭投诉
近期银行贷款搭售保险的业务投诉激增。
刘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于今年3月在某股份制银行申请了30万元贷款,分36期还款,但直至签订合同前,业务员仍坚持没有任何其他费用。“业务员告诉我,每月只需还手续费即可,约为1.5%,并指导我自己在APP上签约操作。实际放款后才发现,其中包括了一份保险费用,且受益人为银行。现在每期还款1.3余万元,其中仅保险费就有4000多元。”
认为自己“被投保”的贷款人不在少数。吴先生也向记者表示,自己在某平台申请了15万元贷款,签约前曾反复与业务人员确认没有其他手续费和服务费,但真正还款时才明确每月还款中包含1100余元的保费。“平台客服称,该笔借款是我自主通过APP办理的,合同也是由我签名认可的,就代表我自己同意的这份保险,借款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实际上此前我确实不清楚保险的存在,即使签署合同过程中我发现了有一份保险协议,但也以为是正常的业务流程,没想到是在此前业务员告知的还款额度之外另外缴纳的。”
据黑猫投诉、21聚投诉等网络投诉平台显示,10月份至今就有数百份关于贷款过程中捆绑保险的投诉,涉及互联网平台、银行机构等,其中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这种保险一般称为借款人意外险,正常来说都是客户自己意愿购买的,银行不会强制。“而且现在银行很多贷款基本是抵押贷款,没有太大必要再增加保险。一般是借款人自己怕出意外还不了款,房子被银行收走后累及家人,购买借款人意外保险,一旦借款人无力还款,会用保险公司赔付金额还银行贷款。”
广州一位经济案件律师表示,不同的保险产品保障内容都不相同,这类保险大多是在资金被盗刷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受损失一方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不过上述律师表示,依据监管规定,银行不会强制或主动要求借款人投保,都是由借款人主动提出的。“目前出现纠纷的多是通过金融借贷中介服务机构办理的贷款。实际操作中,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人员为了获得保险公司业务返点,存在诱导客户办理保险的情况。这也是导致近来贷款捆绑保险矛盾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
上述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看,只要借款人自己签署了保险合同,就意味着本人与保险公司达成保险协议约定,只要借款人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自己被强制签约,法律上就认可合同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