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济安价值100中国企业年金指数
苏州要有机场了?真相是……
时间:2024-03-20 17:57:46来自: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近日,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挂出一则公告引发关注。公告显示,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正在为苏州通用机场(暂定名)项目进行招标。项目金额800万元,分为机场选址和可研(立项)两个阶段。

该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感叹:“苏州终于要有机场了?”

事实上,该机场并非公众熟悉的如上海虹桥机场等民用运输机场,而是民用通用机场。

根据《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运输机场是指为从事旅客、货物运输等公共航空运输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通用机场是指为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飞行活动的民用航空器提供起飞、降落等服务的机场。

近年来,多地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通用机场是低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也是苏州打造通用机场的用意。

为低空经济发展铺路

事实上,苏州要建通用机场的消息早有风声。

2024年2月,苏州市政府印发《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1—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建成低空飞行试验基地,完善试验、试飞、检测、验证、适航、评定等功能。

《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体系,发挥交投集团等国资平台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分阶段推进各县级市(区)通用机场、水上机场、垂直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重点物流企业共同推进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满足无人机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运营等功能需求。加强通信、监控、低空气象监测网络等运行保障设施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向记者表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一方面是空域管理的改革;另一方面就是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

他表示,除了传统的通用机场,假如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真的落地和铺开,城市当中也需要有更多的垂直起降场(Vertiport)来满足eVTOL的运营。“这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而且除了作为起降场,它里面还需要具备一些服务功能,比如充电、和地面交通协同。未来我们讲低空经济,一定是地面和空中融合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日,安徽省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安徽全省建设1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150个左右临时起降场地、起降点,部分区域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初步形成。到2027年,建设2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500个左右临时起降场地、起降点,全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基本完备,便捷高效、智慧精准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形成。

通用机场建设任重道远

中信证券研报称,低空经济作为综合体,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为主的四大环节。其中,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它还包括监管设施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通用机场数量整体偏少,根据中国AOPA通用机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通用机场数据简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在册通用机场为449个。其中,取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机场106个,通过通用机场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备案的机场(B类通用机场和仅供直升机起降的A类通用机场)343个。相较之下,美国机场数量超过2万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用机场。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日渐受到重视,改革的脚步正在加快。

上述简报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通用机场数量从246个增长至449个。2023年较2022年全国通用机场数量增长50个,同比增长率12.5%。其中,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的通用机场增速明显,2023年分别新增19个、18个。

根据《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江苏全省通用机场布局35个,远期布局约70个。届时,机场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4个,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完备公益服务功能、体现江苏产业特色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建成通用航空强省。

“低空制造产业仅仅是低空经济的很小一部分。用汽车产业做个比喻,不能仅把眼光定在整车制造上,应该多关注运营服务(出租车)、基础设施(修路、修桥、服务区、加油站)、综合保障(驾校、4S店、修理厂、配件厂)。”低空经济及无人机行业智库专家陈向认为,我国在飞行器的装备制造方面起步较早,目前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后端的运营场景综合保障等方面还比较落后,未来这些领域也需进一步重视。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