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方面主要内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点评:
1.历史政策回顾:降低物流成本的号召最早从2016年开始,当时国务院发布《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重点行动包括简政放权、降税清费、补短强基、互联互通、联动融合多个方面,保障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用地、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其中降税清费中明确有提到“降低物流企业收费水平、规范物流领域收费行为”。
2.近几年公路铁路港口减费让利的情况:公路方面近5年减费让利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为疫情降费,如2020年2月起的79天小汽车免费,但5月就恢复了收费;以及2022年Q4货车9折,但23年Q1就恢复了价格,以上两次降费主要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特殊情况;第二类,是对于客货车ETC打折的优惠措施(2016年后各省陆续出台),4个节假日小汽车免费政策(2012年开始执行),以上政策已执行多年。历史看,的确减少了社会物流成本,以皖通高速为例:2022年公司实现通行费收入36.76亿元,其中各类政策共减免6.39亿元,其中绿色通道减免1.53亿元,节假日免费减免1.27亿元,ETC优惠2.73亿元(货车85折、客车95折),其中货车安徽交通卡减免1.74亿元、客车0.99亿元。此外,近几年港口和铁路也有相应降费让利的措施,但是实际影响相对较小。
3.交通基础设施没有太多降价空间:首先从文件看,我们认为本次降低物流成本的重点不在于生硬降价,而是调结构、促改革,例如“公转铁”、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鼓励新的物流形势与政策,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等。第二,高速公路全行业债务繁重,中西部区域现金流都很难覆盖利息,因此大规模降费是高速公路行业无力承担的,目前的费率优惠措施几乎没有继续深化的空间。同时消费类快递快运价格格局逐渐稳固也很难大幅降价。
因此对于物流价格我们认为大概率保持平稳。
降低物流成本的未来重点方向:
1.优化物流结构是核心,主要是继续深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物流体系,全程物流、多式联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优化主干线通道建设、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强枢纽建设,这部分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
3.物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包括发展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临港经济等。
4.中国物流成本比例偏高的深层原因是第二产业制造业占比过高,从国际比较来看,随着第三产业比例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成本占比有望持续下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政策变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