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瞻:交通部发布氢能新政 万亿产业发展加速
时间:2024-02-21 17:49:44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智通财经APP获悉,2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应用、城市级绿能交通体系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市场预期,未来我国将会超常规发展低碳新能源,而氢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此前在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提出,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氢能将在未来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从我国国情和能源绿色转型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绿色低碳和经济实用为方向,强化氢能与电能的互补融合,充分有效发挥氢能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稳步提升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有评论指出,官方发言用“极为重要”这个词汇来表述,比较罕见。

2022年3月23日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的三大定位: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除了《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几乎是同一时间出台的《十四五能源体系规划》也指出了氢能行业规模化发展对全球能源体系的深刻变革的影响,其表述为:新型储能和氢能有望规模化发展并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蓄势待发,能源转型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

人类能源载体从煤炭、石油、天然气过渡到氢,遵循从高碳、低碳到零碳能源发展的规律。氢燃料电池反应产物仅是水,氢是最清洁能源。发展氢能是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的重点。氢能之所以可以称为能源,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风光资源无限,用绿电制备的氢理论上也是无限的。用绿电制氢,氢能可以再次发电,广泛应用。绿电转绿氢,绿氢转绿电,电+氢,构建未来新型能源体系。

实际上,我国氢气消费逐年攀升,从2017年不足200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3342万吨,年复合增速超过19%。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2030、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3700万吨和13030万吨以上,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占比分别达到5%和20%以上。全球来看,氢气年消费9400万吨,逐步增长。2020和2021年两年均增幅超过1.6%,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到约2.5%。国际能源机构普遍认为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终端总需求中的占比将达到12%以上。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产业链视角来看,氢能源产业链包括制氢端、储运端、应用端(包括氢燃料电池及其他各类应用)。与锂电池产业链相比,氢能源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高,商业化前景广阔。

一、制氢

氢气目前主要由三种主流制取路径:1)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2)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气制氢;3)电解水制氢。我国氢能的生产利用已较为广泛,制成的氢气主要应用在工业原料或生产供热中。此外还有其他制氢方式包括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核能制氢等,但仍然处于试验和开发阶段,尚未形成工业化应用。化石重整与工业副产氢气被称为灰氢,约占当前全球氢气产量的95%;灰氢基础上,将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CCS),是为蓝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通过电解工序制取的氢气,则是绿氢。

当前制氢企业氢气消纳仍以就近消纳为主,商业模式运转成功的关键仍为“自产自销”产业链的完整性。其中产氢纯度较高同时成本相对较低的PDH副产氢企业,如美锦能源、东华能源、金能科技以及卫星石化等,已成功实现初步的氢气外售。基于地域优势,直接发展绿电耦合电解槽制氢用于替代化石原料,相关标的有新建内蒙基地的宝丰能源和立足于库布其沙漠的亿利洁能等,本质为资源需求耦合。

碱性电解槽组装生产是当前制氢产业链上国产化率最高的环节之一,国内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征:1)出货量大幅增长。据GGII统计,2023年一季度已开工和招标电解槽的绿氢项目超过8个,合计电解槽招标量达813.5MW,同比增长超过300%,已超过去年国内全年电解槽出货量。2)单槽生产能力大型化。据企业公布的碱性电解槽新品,单槽最大产氢量已接近2000Nm3/h。3)国产化程度高,已实现部分出口。A股有不少上市公司涉及电解槽(含PEM电解槽)产品或技术,除了一些巨头,还有科隆股份、英力特、纳尔股份等值得关注。而隔膜(目前主流是聚苯硫醚PPS材料)作为碱性电解槽技术含量最高的上游部件,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初步打破国外垄断,具备较优的竞争格局。

二、储运

储氢技术作为氢气从生产到利用过程中的桥梁,几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