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南岸,碧海滔滔,“鲲鹏”振翅欲飞——11月29日上午,海南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以下简称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投入试运营,这座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露出“鲲鹏”造型真容。
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面朝大海,风景分外好,焕然一新的新海港俨然成为城市新地标。而它不仅演绎着港口的“进化论”,还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迈入更令人憧憬的活力新阶段。
港的蝶变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新海港最初是怎样的?王宇辉记忆犹新:人迹罕至的一大片荒滩,往岸上走一大截是海边的小渔村,是个远离城区、极为偏僻的“角落”。
作为新海港第一代筑港人,王宇辉见证着新海港“从零开始的成长”。2013年,海南海口港新海港区汽车客货滚装码头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没多久,大学毕业加入中交四航局的他,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新海港一期项目。
10年过去,王宇辉从工程部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部负责人。经过多个重点工程、多个岗位的历练,他担任了中交四航局新海枢纽项目党支部书记,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参与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建设。
10年后,新海港也从不起眼的小港口,建设成海南省客滚运输的核心通道,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这是海南自贸港的门户港,一张递给世界的靓丽名片。”看到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启用,王宇辉振奋不已。
蝶变的背后,新海港港口服务能级不断跃升。
以旅客和港口打交道最频繁的客运站为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云雪讲述了新海港的巨大变化:从昔日仅2000多平方米、服务设施不齐全的临时客运站,到如今总建筑面积超21万平方米的新海客运服务综合体。随着高标准客运综合枢纽站建成,新海港真正迈向了“完全体”。
过海的旅客能享受到“无缝衔接、无感通关”的便捷新体验。通关有多快?新海港创新旅客及客车查验监管模式,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辅助分析提高通关效率,旅客出岛查验区通关人数设计可达9.6万人/天,通过时间为12秒/人。
一个海南对外交通的超级大港诞生了。全新升级后的新海港,变身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综合枢纽,年设计通过能力提升为旅客3500万人次、车辆560万辆次。
行的便捷效率提升支撑产业发展
琼州海峡轮渡承担着全省90%以上的生活物资、100%的过海车辆运输任务。其中,新海港是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的核心通道,在海南沿海港口群中,牢牢占据全省最大客滚运输港口地位。2022年,该港口过海车、客流量分别为241.32万辆次、687.39万人次,分别占全岛轮渡总量的65%、58%。
“在新海港过海,从未像现在这么快,体验这么好!”货车司机刘岩跑了20多年的运输,经常往来于广东、海南之间。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投用后,他成为首批过海的货车司机,“现在物流的速度,肯定比以前快”。
“以前只有一条货车进港通道,碰到过海高峰期,车辆很快就会排起长队,成千上万辆大货车挤满新海大道,有时甚至会占用滨海大道相当长的路段。”刘岩说,以往进出新海港需要从滨海大道拐进新海大道,长约1公里的道路用隔离护栏设置了三条通道,一条是货车和小车混用的出港通道,另外两条分别是进港的货车通道和小车通道。因此不少货车司机常把进港过程形象地称为“钻漏斗”。
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陈明伦介绍,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投用后,车辆过海从走原来的30米宽的新海大道,变为百米宽的新通道,有多达10余条独立的进港通道。借助智慧安检查验设备,车辆通过时间为每辆50秒,可以畅享“一站式”通关体验。
货车司机的新体验,折射出城市港口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不仅是新海港,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口港口对海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从单纯的交通要道变为愈加重要的发展通道。
近日,“乾坤蓝海”轮缓缓抵靠海口港集装箱码头,满载货物的集装箱逐一落地入堆,标志着海口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海口—汕头—青岛”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南北海上快速通道建设迈入新阶段。目前,航线主要挂靠港序为汕头、青岛、锦州,提供海口至青岛仅8天的海上运输。
通江达海,港通天下。该航线是继“海口—华北/东北”航线后第二条海南直达北方的运输路径,促进南下粮食及北上出口纸品、聚丙烯类等货物快速流通,对两地贸易市场便利化协作发展、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该公司海口港区现已开通航线18条,分别连通华北、华东、华南等地,辐射国内沿海主要港口,成为海南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的活力港口成为城市发展新支点
“坐电梯就能到地下通道,沿着通道能直接走到免税城,比以前方便多了。”海口市民王秀玲对新海港旁的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很熟悉,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专门设置的直达免税购物通道让她连连点赞。
数百米长的通道,将港口和免税行业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新海客运综合枢纽站新增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提货区域,包含中免集团、海旅免税、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深圳免税、王府井免税等。此外正积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