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就在天津港工作的“拖车能手”成卫东,如今正给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当“教练”。
“过去,即使是技术精湛的拖车司机每天最多只能拉几百吨货物,而现在,一名员工可以同时操作几台机械设备,工作效率极大提升。”成卫东说。
智慧港口建设是中国航运产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海陆枢纽之一,天津港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十。
最新数据显示,世界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8席和7席,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就在前不久,中国船东拥有的船队规模达到2.492亿总吨,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正在中国天津召开的2023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动力。
“今年以来,虽然面临外部需求下降的压力,但我们的海外业务量增幅仍然明显,海外客户对中国航运物流的认可度也不断提升。”融华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海外代理部负责人崔平介绍,经过十余年发展,公司的海外物流网络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大到能源矿物、小到消费用品,涉及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
天津华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运昇表示,2022年,公司出口2036台新能源汽车,涉及金额约5100万美元。“公司今年仍在大步走向海外,新能源汽车已经出口至非洲、南美、中东,还有欧洲地区,与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企业共谋发展机遇。”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近年来,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连续六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航运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速发展的航运产业不仅将中国的优质产品带给世界,也为世界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无限机遇。
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叉车司机正将装着意大利葡萄酒的货箱一一运至恒温恒湿的仓库内。用不了多久,这些葡萄酒产品就将销往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品牌代理商玛凯思(天津)贸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胡春艳十分看好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公司如今一年要进口几个货柜的葡萄酒,数量能达几万瓶。”
波罗的海交易所亚洲区负责人张竞优表示,他们对全球43个主要航运中心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全球贸易格局从西方向东方转变,突显了中国港航业逐步崛起,引领全球的过程。
作为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之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全球投资码头56个,集装箱码头49个,全球航线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年度货运量约13亿吨。
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俞曾港表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吞吐量处于整个欧洲地区的领先地位,给希腊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财政带来很大益处。
希腊一家船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亚历山大·希迪亚克表示,比雷埃夫斯港是希中两国开展良好合作的最好见证。期待与更多中国航运企业合作,共享全球航运产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