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铁路"黄金双十字"交汇点,苏州相城抢抓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机遇
时间:2023-10-20 20:55:36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苏州、上海正加快融合。

从上海虹桥高铁站乘坐23分钟车到高铁苏州北站,再过一条马路,家住上海的李娜就坐到了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办公室里,与苏州相城的同事们开启一天的工作。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永勇的助手,她平均每周要在上海和苏州之间往返3次。

“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把学校实验室里取得的理论成果,拿到相城进行测试和验证。”李娜说。

像李娜这样“双城通勤”的高层次人才不是孤例。近5年来,苏州相城高层次人才增长超5倍,总量达3.48万人。在苏州高铁北站对面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内,公司员工中85%为高端研发人才,硕博占比55%以上。

便捷的交通畅达了苏州和上海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带了更紧密的科技与产业合作。近年来,苏州相城通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建设进程。

“黄金双十字”

背靠上海,无疑成为近年来苏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最牛地级市”的苏州,2022年GDP为23958.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6。苏州下辖的县级市也在《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前十中占四席,其中昆山常年稳居第一强县的位置。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苏州本身所处的长三角地区,高教科技实力雄厚,高校、名校很多;另一方面,苏州背靠上海,受益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苏沪持续强化的“同城效应”,也对两地交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苏州智加科技首席科学家崔迪潇博士介绍,从他苏州的家到上海虹桥办公室大概点对点耗时一个小时,这样去跟上海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交流的话,沟通效率也会提高。他说,不只是个人层面,从公司层面来说,沪苏同城化也能更好地吸引上海及周边其他城市的优秀人才,“比如我们公司大概每天有接近1/4的同事有往返苏州和上海的通行需求”。

根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教授等编写的《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地级市层面,苏州市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最为紧密,是流入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

区县层面,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稳居流入上海市域的前三。2022年,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流入上海市域总人数的68.78%、12.95%、4.76%;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平湖市,其流出量分别占总量的56.21%、17.91%、8.06%。

作为紧邻上海的长三角城市,苏州正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对接上海。

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将苏州下辖的三个全国百强县——太仓、常熟、张家港编入了我国高铁“八横八纵”网络中,结束了“地无寸铁”的历史,也将三地划入到上海的“一小时城市圈”。

今年7月,苏州地铁1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更值得注意的是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下称“苏州北站”)的扩建。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明确,苏州北站和上海东站、南京北站、杭州西站等是加快建设的II型枢纽枢纽之一,也就是依托铁路主客站或城际客站等,紧密衔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三网”或多条骨干轨道交通线路,力促枢纽内任意方式间换乘最长行走时间不超过3分钟。

这个位于相城区的高铁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最近的地级市高铁站,建成后国家“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在这里交汇,形成“黄金双十字”。同时,苏州高铁北站还将是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的交汇点,加密苏州与上海、无锡、常州、南通、湖州等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联动,进一步实现苏州与虹桥枢纽、浦东枢纽、苏南硕放机场、禄口机场、萧山机场、以及规划南通机场一小时快速交通联系。

当前,围绕打造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目标,相城正高标准推进高铁苏州北站扩容。苏州北站更重要的意义,是未来将与上海虹桥枢纽共同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铁复合枢纽,进一步促进沪苏协同,缓解上海虹桥枢纽的压力。

2020年5月16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全新的“枢纽级”苏州北站,即将实质启动建设。高起点设计规划、高质量实施建设。“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2022年11月,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作为换乘站之一的苏州高铁北站,也将在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铁路枢纽。

根据规划,未来苏州北站的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规模将由现在的2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