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14日专讯》疫情后不少人外游,消委会在今年首8个月,接获61宗有关于航空公司对行李处理不当的赔偿投诉。消委会检视22间有经营往来香港航班的航空公司的行李赔偿方案,发现各公司在索偿细节上有不少差异,包括行李遗失定义、是否受理易碎和贵重物品等,其中11间公司的行李延误现金津贴相差近4倍,亦有公司的处理欠透明,或视乎情况处理申索,容易引起引拗。
*笼统地使用「视乎情况」等字眼*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表示,航空公司有责任遵照两项国际公约规定,就行李事故向乘客赔偿,但消委会的调查发现,部分航空公司的赔偿不清晰,笼统地使用「视乎情况」等字眼,情况不理想,亦容易引起争呦
消委会调查发现,航空公司宣告行李遗失的时间差别相当大,黄凤娴又说,通关后航空公司或有人手不足,处理行李遗失的服务承诺与现实有严重差距,部分甚至寻找行李长达2至5个月,引来乘客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