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于2023年9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的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
本次大会将延续“2+6”模式,除1个开幕式暨主论坛外,还将设计“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2个平行论坛,以及6个主题论坛,将围绕“安全与合作、救助与打捞、数字与智能、绿色与低碳、司法与仲裁、金融与保险”进行主题讨论。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指出,航运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船队规模达2.492亿总吨,从总吨上已超越希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其中,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全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上海港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据王为人介绍,今年1-8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
与此同时,上海在提升航运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水平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进一步说明道,上海港外贸集装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0%以上,苏州河12艘观光游览船全部为纯电动新能源船,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桥载电源使用率超99%,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全面实现设计吞吐能力。
今年3月,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到2024年,上海港将具备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多种新能源船舶加注服务业务体系。
“近年来,上港集团通过不断完善低碳设施布局,拓展港口新能源应用。港机设备更新改造,基本已经完成了油改电、油改气等工作,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了5.3兆瓦,港口清洁能源使用程度逐步提升。集装箱码头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实现了逐年下降。”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表示,与此同时,航运新能源正不断加注,截止目前已累计加注53艘次,加注保税LNG29.4万立方米。
不仅是海运,在航空运输市场上,上海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8月,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4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28.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9.3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75%和93%。
“上海航空客货运输恢复逐月向好,特别是7月份进入暑运后,运量加速恢复”,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永东说,“此外,境内客运市场恢复好于出入境市场。8月境内航班起降量和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118%和108%,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线下参会人数预计将接近4000人次,全球相关领域预计有150位嘉宾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其中境外演讲嘉宾超过50位。论坛还将对外发布20余项新成果,及10余项成果案例,推动国内外航运业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