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计划今年在全省择优开展10个水经济试点
时间:2023-03-22 17:34:4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22日,广东省水利厅表示,计划今年在全省择优开展10个水经济试点,打造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组织编制水经济发展规划,规范引导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积极谋划“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加快实施八大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网、防洪安全网、万里碧道网、农村水利保障网、智慧水利网等5张网,推动我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到2025年,广东水网初步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执行有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里碧道骨干网络基本成形,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水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智慧水利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广东水网全面建成,形成与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原文如下: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水利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水安全,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施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立足大局、服务大局,系统构建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体系,推动水利事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二)目标任务。积极谋划“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加快实施八大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网、防洪安全网、万里碧道网、农村水利保障网、智慧水利网等5张网,推动我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到2025年,广东水网初步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执行有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里碧道骨干网络基本成形,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水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智慧水利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广东水网全面建成,形成与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二、建设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

(三)积极构建水网格局。加快编制广东水网规划。以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为目、以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为结,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保障供给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优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建设系统完备、安全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的广东水网。

(四)优化水资源配置。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依托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主要江河,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等,与东深供水工程一起,构建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加强水库挖潜增效及河库连通,完善与“一核一带一区”相适应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着力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供水、深圳市东江取水口上移等工程规划建设,实现“双区”供水水源互联互通、联合调配。加强与港澳供水合作,保障安全优质供水。

(五)加强供水水源保障。优化水库空间布局,新建、扩建一批供水水库。统筹实施水库功能调整、降等报废。建立水库后汛期运行水位动态管理制度,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城市、供水规模10万人以上的城镇实现双水源、多水源供水,促进都市圈水资源共建共享。

三、建设江河安澜的防洪安全网

(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优化防洪工程布局,复核重点流域、区域防洪标准,以流域为单元构建江河安澜的防洪安全网。加强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大江大河及三角洲综合治理,推动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达标建设。到2025年,广州、深圳城市中心区防洪(潮)标准不低于200年一遇,其他地级市城市中心区防洪(潮)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建立水库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2025年前全面完成现有及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立健全山塘管理机制,加强安全运行管理。加快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重点易涝区治理。加强临时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提升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

(七)提升极端天气下水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完善极端天气城市预报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