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方众多,信息化涉及设计、造价、施工等环节。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可大致分为投资决策、工程设计、采购与施工、交付使用四个阶段。
分项目类型来看,传统的房建、基建等项目的施工方多以央企或地方国企为主,企业内部大多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项目模式既可采用分包,也可采用EPC总包模式,而园林、装修等项目的施工方则以民营企业为主。具体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可大致分设计环节、造价投标环节、施工环节。
1)设计环节软件众多,海外厂商占优。建筑设计流程可大致分为概念设计、方案深化、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众多环节。不同具体环节对设计的精准程度与呈现效果有不同,如概念设计阶段注重整体设计的直观展现、施工图则精度要求高。全球范围来看,3D设计为主流。目前设计使用的核心软件如Autocad、REVIT、Archicad等均为海外软件,国内多为基于海外厂商平台二级开发的软件(如天正建筑)。整体来看,海外厂商在设计软件领域优势较大。
2)造价软件为工程行业刚需,广联达市占率高。工程造价可简单分为算量和计价两个环节,工程量计算环节占全部工作量的90%,CAD的普及加速造价实现电算化。由于我国目前采取工程造价定额管理制度,各省采用的定额不同,因此造价软件呈现一定程度的区域化特征,但广联达市占率较高,上市时(2010年)广联达工程造价系列软件市占率就已达50%以上。
3)应用场景众多,智慧工地蓝海初现。智慧工地实现施工现场数字化管理,助力提升管理效率与安全。从架构上来讲,智慧工地通过铺设智能硬件、传感器等采集现场数据,基于数据构建人员管理、物料管理等应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建设、提升管理效率。2019年12月,住建部、应急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责任企业人员处罚的意见》,后续多省跟进,施工安全重视程度上升。我国智慧工地市场2012-2018年间保持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为120.9亿元,同比增长22%。
假设新开工项目平均拿投资额的1‰(每个项目8万左右)做智慧工地建设,智慧工地市场规模或超500亿;若拿投资额的2‰(每个项目16万左右),则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
装配式建筑兴起、云计算/5G/IOT/AI等基础设施的进步,建筑信息化迎发展契机。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品质、施工工期、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装配化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信息化则是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口压力与资源压力将倒逼建筑业转型升级,工业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工业化的深度发展也将必然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当前建筑行业的全面信息化深度渗透,也要依赖云计算、5G、IOT、AI和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全面成熟和降价,使得以前无法实现的应用变为可能,新技术的使用更为便捷和廉价,投入产出比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信息化赋能的深度发展。
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大势所趋,相关公司有:
1)建筑信息化技术服务提供商:广联达、品茗股份、中望软件、盈建科;2)积极响应建筑行业变革的建筑行业公司:亚厦股份、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华阳国际。
风险提示:新技术落地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释放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