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袜子可以卖出上千元的价格,袜子还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在浙江诸暨市大唐街道,传统袜业已经成为一种袜艺。我们这款功能性纤维袜子,完全打破大家心目中普通黑白灰袜子三四块钱价格的概念。我们的袜子就是艺术品。”说起手上的潮袜,浙江凯诗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建军如数家珍,“袜子看上去很简单,但要做到极致,必须从袜机上想办法。”
从手摇袜机到智慧工厂,从贴牌代工到打造全球“金名片”,数字化与品牌化双向赋能,诸暨袜业的数字革命,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诸暨样本”。
一座小镇供全球
从空中俯瞰,浙江诸暨大唐街道的“袜艺小镇”酷似一只巨型“袜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诸暨这座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县级市,年产袜子超250亿双,占全国市场的70%、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年产值规模超700亿元,并吸引了不少像浙江亿衡针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志超这样的新诸暨人扎根在此。
“我是湖南人,之前在义乌从事了5年外贸行业,2007年来到诸暨开始做袜子。目前,我们的袜子全部出口,主要客户在北美以及欧洲。”蒋志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之所以选择在诸暨创业,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袜业配套产业链。”蒋志超说起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通常,春节前我们的外贸客户特别多。有一年一个客户在放假前三天发给我们一套图片,要求放假前把样品寄给他们。这个时候,诸暨的产业链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原料市场离我们工厂只有10分钟距离,可以马上响应客户需求,样品打得快,订单就容易拿到手。”
完整的袜业产业集群、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不少像蒋志超这样的外地人选择来诸暨扎根的原因。
诸暨市副市长陈文进介绍,诸暨袜业几经风雨能够发展壮大,靠的是诸暨袜业在国内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优势,“装备制造-原料供应-研发设计-织袜织造-包装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可为全球袜企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同时,诸暨一直致力于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诸暨从2017年就开始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袜业投资项目率先实现“全流程跑一次”。
在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下,近年来诸暨袜业仍实现逆势增长。2022年,诸暨袜业主产地大唐街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0.1亿元,同比增长8.2%;袜业自营出口107.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5%。今年一季度,自营出口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9.64%,增速亮眼。
同时,诸暨市政府通过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展会等方式,推动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今年3月,我们专门包了高铁专列,组织了305家企业、500多人参加上海国际袜业采购交易会,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打响了大唐袜业的品牌。”陈文进说。
“在上海国际袜业采购交易会上,我们将海外买家特别是中东地区的买家请到袜交会特设的海外买家订单会上,25位海外买家坐在小隔间里与诸暨袜企代表一对一洽谈,就像相亲活动一样,被企业称为‘月老’袜交会。”诸暨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姚勇琪说。
据统计,此次海外买家订单对接会成交3000多万美元。其中,超过2000万美元的订单来自中东地区买家。在巩固原有北美、欧洲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诸暨加快拓展海外其他袜业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地区。
袜业外贸企业则通过开发亚马逊、eBay、Wish等海外平台,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贸易新模式,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我们在海外注册了一些自己的品牌,并考虑建立海外仓,直接和国外商超合作,打通海外客户的最后一公里。”蒋志超说。
数字化重构袜业
靠手摇袜机“摇”起来、提篮小卖“卖”起来的“世界袜都”曾遭遇发展瓶颈,“贴牌、代工、模仿、廉价”曾是诸暨袜业的代名词,产能过剩、品牌缺失、恶性竞争加剧、附加值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袜业发展。2015年,当地提出以数字化重构袜业的思路,蒋志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亿衡针纺的数字车间,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上百台织缝翻一体袜机开足马力,五颜六色的丝线上下翻飞。车间里仅有几名工人查看袜机生产情况,在门口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当前产能情况、订单进度统计等数据,生产经营情况一目了然。
“当时,数字化一体机还是个新事物,我们也想在客户面前推出一些新东西,政府正好有补贴政策,所以我们立即响应了政府的号召。”蒋志超说,大力实施“机器换人”,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蒋志超尝到了甜头,于是2022年把整个车间100多台袜机全部换成数字化一体机。
陈文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于袜业企业采用一体机生产,我们提供了专项扶持政策,购买一定数量的一体机可以获得补助,从20%到50%不同比例进行奖励。通过数字化改造、赋能,整个袜业的效能和效率得到提高。”
对于6年前进入潮袜赛道的戚建军来说,数字化成为其不断打造爆款的奥秘。戚建军说,潮袜不同于普通的黑白灰袜子,通常单家客户的订单量不会很大。数字化改造后,所有设备可以共享花型,哪怕是一台机器有空也可以自动排单。以前排单都靠人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数字化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同时,柔性化生产有利于满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