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记者许英略20日报道》楼市后市遭看淡及发展商货尾高企,以致卖地表现惨淡,尤其是「一铁一局」中,港铁(00066)最近所推2幅地皮均告流标,当中东涌东站1期项目更10年来首见「零标书」,对上一次相同情况为2013年2月港铁天水围天荣站物业发展项目。
于2023年,政府、港铁及市建局暂有6项目流标。高力香港指港府本财年暂沽2幅地皮,录71亿元收入,加上之前补地价收入约50亿元,总收入共约121亿元,仅占全财年卖地目标约850亿元的14%,本财年尚馀一财季,相信难以实现指引。
*发展局:平常心面对*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曾提到,平常心面对卖地收入,指政府推地有政策目标。同时,政府因应空置率高企将暂缓推出商业地,因此,料今年最瞩目「地王」金钟廊重建项目「只闻楼梯响」。
除坚尼地城、启德地价分别创21年、9年半新低;旺角洗衣街商业地仅以3103元尺地价批出外,政府以「出招」应对流标,如针对荃湾油柑头住宅地皮流标,邀房协接手兴建「首置」单位,不再另行招标,评论指展示政府对住屋供应决心。
针对地皮屡次流标,有测量行更建议恢复停止近10年勾地表机制,至少提高继续出售地皮机会。
*首三季补地价按年跌近三成*
补地价方面,据地政总署数字显示,今年首三季补地价金额约192.67亿元,按年跌27%。虽然发展局于6月底下调适用于古洞北╱粉岭北发展区的标准金额补地价,当中住宅补地价的地价普遍下调30%,但就算该区原址换地申请今年年底届满,市传区内由长实(01113)及恒地(00012)等持有6幅换地项目补地价再较标准金额降约30%,尚未获发展商接纳。
仲量联行指出,越来越多发展商选择以传统的商讨模式申请补地价,而非采用标准补地价机制,主因地价显著回落。油塘一幅冷冻货仓(应指越秀地产(00123)旗下东源街越秀冷藏仓库及邻近用地)及类近地皮住宅重建项目进行补地价,较采用标准补地价机制下低最少39%。
*波老道豪宅杀订约21亿元,政府入手写字楼*
回顾今年楼市,豪宅市场淡静,兼有「世纪大刁」触礁。7月中,长实约208亿元「打包」沽半山波老道21号豪宅终止交易,因买方新加坡基金未付首笔款项,集团杀订约20.77亿元。
不过,于年末,沉寂一时写字楼市场则获政府相关机构撑场。11月中,证监会斥54亿元由租转买太古地产(01972)「港岛东中心」12层楼面。12月中,中资体育股李宁(02331)亦以22亿元向恒地收购北角「港汇东」全幢商业大楼作香港总部。
此外,11月16日起,精进建筑工程被「钉牌」,5个私人项目受影响,共涉约4900个私人住宅单位,包括长实旗下亲海?o及飞扬两新盘。
今年5月,将军澳日出康城「首都」一单位怀疑装修时拆去部分主力墙惹热议,屋宇署人员认为整体楼宇结构没有危险,但要求业主还原。
*居屋超额创复建以来新低*
于7至8月,新一期居屋虽以62折发售,惟面对同期新盘劈价低开,今年仅收约17万份申请,创2018年以来新低;超额认购约18倍,料为2014年复建居屋以来新低。
另一方面,房屋局终落实新版私人兴建资助出售房屋先导计划,将以市价65折发售,计划命名为「乐建居」,将率先推出2幅东涌及柴湾用地招标,共涉2300伙。
*负资产宗数按季急升逾2倍*
楼市下滑,市场遂担心断供、银主盘情况。截至第三季末,本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宗数按季急升2.3倍至逾1.1万宗;涉及金额593亿元,按季亦升2.4倍。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按保计划下的买家还款能力高,银行有关坏账率仅0.02%,因此只要一直正常还款,即使因为楼价下跌变为负资产,银行一定不会追收贷款。但市场普遍认为,相关影响包括财富效应,及失去通过转按套现所获流动性,并将延迟换楼需求和削弱入市信心,可能引发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