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这样漏水的房子,怎么能让我们住得放心呢?”戴虹(化名)指着成都奥园广场三期4栋一套房子二楼天花板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通知收房开始,房子漏水、扶手晃动、门锁被随意打开等问题便层出不穷,甚至“柱子房”问题曾在网络引起轰动。“开发商之前承诺60天内整改完,现在时间快到了,可又说再推迟20天。”
近来,成都商业、办公性质房屋频频因为建筑装修质量、是否能用于居住等问题引起业主不满。3月4日,成都市发出了《关于开展商业、办公类项目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到严禁改变商业、办公类项目用途的行为。
有律师提醒购房者,购买商业、办公类房屋时要明确自己的购房意图,是真的用于商业、办公,还是用于居住,不同性质的房屋产品其配套和用途规定等都有很大区别。
迟迟收不了的房子
今年2月,一个在收房时控诉房屋中“柱子”问题的视频在成都多个媒体平台疯传。视频中,一位女士指着房屋正中间一根硕大的梯形柱子愤怒地说:“看到里面那个柱子我都气晕了!”
视频中的房屋实为成都市成华区奥园广场三期的属性为“办公”的房屋。记者近日来到上述户型房屋中发现,柱子立在紧凑的跃层房屋的正中间,宽度约占到两侧窗户的各三分之一。
记者查看走廊上的消防图纸发现,位于转角处的房屋中柱子位置确实标示有一个“小黑点”,而实际柱子的面积比规划图上的“小黑点”看起来大很多,正是前述业主崩溃控诉的原因所在。
但奥园广场三期的问题远远不只“柱子”问题。经过业主指点,记者注意到了4栋19楼1933号房的漏水问题,房屋内二楼天花板角落位置渗出的水浸湿了一大片墙壁,不过看不到水滴掉落。据业主介绍,类似这样的漏水问题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漏水问题被开发商用“烤干”的方式来解决。
一份《告全体业主书》显示,奥园广场的开发公司成都宜华置业有限公司表示:“我司为按时将房屋交付业主,在疫情的影响和压力之下,在施工单位的工期铺排、人手组织、工程质量管理及监督方面存在疏失。”并承诺对奥园广场三期项目2#、3#、4#、5#、6#、7#楼全体办公物业及商业物业业主提出的全部房屋质量瑕疵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整改期为60日。但到了约定日期,业主们并没有能如期收房,业主被告知,整改又延期到了5月20日。
位于新都区的NCC红街的业主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房子面积明显比合同上的面积小了很多,水泥墙夹层一抠就掉下来了,质量问题很大。”NCC红街业主梁小晴生气地告诉记者,在业主们向开发商表示装修未达承诺标准后,开发商迅速拆除了位于项目南侧的样板房。
与NCC红街项目相距约7公里的保利·大都汇项目则因“1.3米层高”问题备受关注。据央广网报道,该项目商办房屋跃层二楼部分层高仅有1.3米,业主在其中甚至无法直起腰,但购房合同中层高部分的数字被省略了。同一项目住宅业主邓斐(化名)向记者表示,商办房屋层高问题有所耳闻,而他购买的同项目住宅也出现了马桶返水的问题,屋里被泡水后损失数十万元,到现在开发商还没有给出责任认定结果。
这些问题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7年,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奥园广场项目当时就曾被指虚报装修费,变相涨价,甚至出现了阴阳合同。
能否“居住”争议
一些NCC红街业主称,奔着买来住的房子,快到收房的时候才发现房子是用来“办公”的。“销售人员跟我介绍说这个房子能住、能做饭,水电气三通,结果到现在才被告知是用来‘办公’的房子,天然气也没有了。”梁小晴给记者展示买房时的样板房视频显示,其中床、灶具、抽油烟机一应俱全,而在业主向开发商提出为何之前宣传可以居住的质疑之后,开发商拆除了样板房,中途被业主拦下。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样板房的一楼已经被拆除,二楼悬空未拆完,有钢筋暴露在外。
对商办房屋的居住功能心怀疑惑的,还有奥园广场的业主。戴虹告诉记者,买房子的时候她被销售人员告知,这里买来直接住就可以,而精装修标准中也确实包含有抽油烟机。但即将收房时业主才发现这是“办公”房屋。记者在现场发现,奥园广场三期商办房屋中,确已安装了规格统一的抽油烟机。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律师表示,商办性质的房屋在销售过程中宣传居住功能是不合规的,属于违法宣传。在任何房产项目中,土地、房产的用途都是有明确规划的,都必须符合其规划用途,否则就是违法的。所以这种房子如果后期用于居住,本身就存在以上风险,而且还会面临生活成本远高于住宅房屋的问题,比如水电费等价格不一样。此外,商改住房屋是不能落户的。
再度排查
在此之前,“不限购”一度成为商办性质房屋在成都的主要卖点之一,但成都很快出台政策严厉打击了此种“不限购”违规宣传。
记者联系NCC红街项目开发商成都如享房地产有限公司,就项目“居住”功能宣传以及建设质量等问题了解具体情况。对方解释称,宣传居住功能是营销公司的人所为,与开发商无关。关于天然气“消失”的问题,之前合同里面并没有提到会提供天然气。至于拆除样板房的原因,对方解释称系“主管部门”要求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