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晚,四川首次省内绿电交易圆满收官。宽敞明亮的四川省电力交易中心大厅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蓝绿相间的最新数据和交易信息。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四川省内绿电年度交易成交电量约40亿千瓦时。
从交易大厅所在的成都市高新区朝雪山的方向一路向西800公里,在滚滚的江河里,在连绵的山脉间,壮观的风力发电机和广阔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耀,捕捉着大自然的力量。这些绿色电力被收集并送入庞大的电网中,开始了它们的旅程。
作为中国的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四川有着水多、气丰,新能源资源局部比较集中的特点。推动多能互补和电力系统韧性转型、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能源民生工程建设……中国西南部的蓝天白云下,一场关于绿色未来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水势浩荡,风光无限:
推进多能互补和韧性转型
“绿电交易有助于满足电力用户对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四川省电力交易中心研究策划部主任李晨介绍,随着四川省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逐步扩大,四川绿电供应水平显著提升,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四川加快建设绿色电力市场。
从空中鸟瞰四川,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上的众多水电站,如串珠般点缀在河流之上,组成了四川省的水电“三环路”。这三条河流蜿蜒穿过四川的山区,汇聚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实施,四川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面对这种局面,四川提速实施多能互补电源项目和互联互济电网工程。
2023年,四川能源建设者们“听风、探地、见水、追光”,共13个水电站、21个光伏项目、18个风电项目加快建设,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比86.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
四川着力构建坚强网架结构,不断强化负荷中心间、流域间、省际间电网互联互济。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部主任冯瀚介绍,到2024年,四川电网建设将呈现三个历史之最:建设规模最大——施工已经全面展开,交直流特高压及500千伏项目涉及21个站、7500公里线路。安全风险最高——高峰期每月组塔超过1500基、三级以上风险作业1.6万余项。技术创新最多——特高压电网挺进地理无人区、施工无人区、技术无人区,要攻关高海拔、重冰区、多灾害和生态环保、大熊猫保护等43项世界难题。
在积极推进电源多元互补发展的同时,四川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也成为支撑其能源结构多样化的重要一环。2023年,四川省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55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1月17日,“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获突破,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合兴场气田新提交1330.12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中国石化首席工程技术大师郭彤楼说,这标志着深层超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四川盆地丰富难动用资源的效益开发,也为“川气东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添新气源。
硅锂涌动,钒钛交辉:
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产业优势
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硅光伏企业中已有5家选择在四川落户。同时,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正在四川加速建设,产业链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光伏产业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动力电池全年产值同比增长17.8%。
1月18日,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成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四川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伍定介绍,锂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元素,也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的核心材料。四川锂矿资源储量丰富,排名位居全国总量前列,现已具备采矿权的矿石储量累计达到1.58亿吨。此次由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探得在雅江探获的锂矿,详查和勘探工作历时5年,累积钻探进尺4万余米,最终探获资源量近百万吨,规模达到超大型。该矿的探获为四川打造国家级锂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也将助力四川建设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
协调发展更缺不了“人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处长卿家胜告诉记者,作为锂电产业大省,四川明确目标,到2027年,构建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全力做好锂电产业“满汉全席”。
去年12月21日,天齐锂业遂宁(安居)基地项目首袋合格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上线,一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能两万吨。“安居项目的生产线是目前全球自动化最高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之一。”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卫平介绍。在锂产业链上游具有优势布局的天齐锂业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项目将成为其进一步提升产能、扩大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推动四川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去年12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