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经历深度调整 大浪淘沙后向阳而生
时间:2023-12-25 17:59:35来自:证券日报字号:T  T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后,2023年的新能源行业在不断进行深度调整和产业升级。光伏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在技术迭代下正加速优胜劣汰。碳酸锂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锂价逐步从“天价”回归合理区间。储能行业更是一路快速生长,在量价挤压下进入“挤泡沫”阶段。

大浪淘沙,向阳而生。新能源行业在自我重塑后正迎来曙光,企业不断降本增效和技术升级,行业在创新驱动、穿越周期后也将更加有力前行。

光伏行业

技术迭代迎新生

“如果说2023年有行业热词的话,我想一个可能是‘过剩’,另一个则是‘降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日前表示。

2023年光伏行业的市场环境出现显著改变。由于光伏市场本身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叠加新老产能迭代,竞争内卷愈演愈烈。光伏产业链价格更是连续走低,组件的招投标价格甚至已低于1元/瓦,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TW。其中,中国光伏产能占比超过80%。而今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测规模为525GW。

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光伏行业竞争加剧,迎来深度洗牌。市场压力逐渐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开工率普遍下滑。在光伏产能过剩、组件价格屡创新低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低、产能落后的厂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此外,不少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企业开始抛售相关项目选择离场。

行业已迎来深度洗牌,未来更需要抱定信心。对此,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发出高声疾呼。“光伏行业应该多增加‘我对你的环节支持,你对我的环节支持’,相互有所差异和侧重。相互成全,彼此兼顾,实际上才是最好的商业生态,而不能搞简单地重复建设、盲目的内卷,这些只会让整个行业的生态举步维艰。”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

虽然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但这恰恰是技术进步的助推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任何产业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产能和需求完全匹配,有时会出现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所带来的竞争加剧也意味着效率提升,这会推动进一步的创新,新的产品出来以后,需求就会超过新产品的产能,这就是技术进步的路径。”

面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光伏企业也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接受挑战。高测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王目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当前的光伏行业现状,公司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聚焦硬脆材料切割环节,从设备、耗材及工艺多维度全方位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筑牢技术领先‘护城河’,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尽管进入产业调整期,但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各个环节的竞争力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我国在光伏主要生产环节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超过80%,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和约98%的太阳能硅片、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以及80%以上的光伏组件。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在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叠加BC电池等新技术不断突破,光伏行业大幅度、重复性产能扩张有望告一段落,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将逐渐向自身具备良好造血能力的龙头及新技术突破较快的企业集中。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核心需要通过光储协同发展、多类型能源协作、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等克服消纳问题,未来随着国内光伏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全球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下有望快速实现供需平衡。

低质产能出清

迎高质量发展

与光伏行业类似,因为短时间的供不应求企业一拥而上,使得锂资源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消费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增速却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在2023年从60万元/吨的高位下降到最新的10万元/吨左右,行业快速调整让不少企业从“躺着”赚钱到陷入亏损边缘。

行业调整之快让不少新进入者措手不及。有的公司不得不转让“天价”锂矿,有的公司海外锂矿收购也因此搁浅。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诸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公司都在向下游拓展产业链,通过垂直一体化模式实现利润最大化。

综合目前的供需格局来看,2024年碳酸锂价格或仍旧处于下跌态势,这也意味着高成本产能还将被出清。正信期货研究报告显示,根据海外矿山和盐湖的投产计划,明后年将是全球矿山和盐湖放量的大年。预计明年全球碳酸锂供应141.6万吨,较今年增长36.3%。在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后续可能逐步出现价格重心下移,倒逼高成本产能退出的情况。

与光伏和锂资源类似,在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储能技术提升电网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企业不断上马储能项目,以期快速分得市场红利。2022年被称为“储能行业元年”,而2023年则成为“扩产之年”。

根据全球储能数据库的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突破10GW,新增规划建设中的项目规模已达100GW以上,若第四季度能完成10%,年内装机规模将超过40GWh,为去年全年装机水平的3倍。

消费还未大规模开始,产能就已过剩,储能行业在狂奔后快速陷入了低价竞争。目前,储能系统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附近,行业“野蛮生长”没多久就到了“挤泡沫”阶段,产能过剩下的价格淘汰赛也再次来临。不过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