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短剧火,但没想到这样火。
2021年它还是爽文圈的小众话题,一年后这种滥觞于网络小说的微短剧突然在下沉市场风靡全国并成功出海;如今短剧已成为影视传媒、广告营销、金融证券圈都争相去面对的现象级存在。
质疑短剧,理解短剧,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中的很多人也会像曾经对待拼多多那样,逐渐成为短剧的支持者/消费者吧?
什么是短剧?面对这一问题,在笔者授课的商学院课堂上,少数业务已经站在风口的同学眼睛雪亮,按捺不住兴奋,大多数人却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久前(1月29日)抖音宣布与周星驰达成独家精品微短剧合作的新闻下,评论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期待昔日的喜剧之王能给短剧市场带来好作品好内容;另一部分人则忧心忡忡,星爷是来新赛道圈钱吗,当心晚节不保。
碰巧最近遇到两位行业内的校友,跟她们聊了聊。
一位是某娱乐大省国资上市影视制作公司的高管。
她说,李教授你知道现在短剧有多火么?过去一年中国生产了3000多部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370来亿,再这么发展下去,三五年后1000亿规模不在话下。
这是什么概念?2023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也才549亿,短剧兴起也不过三五年,可见赛道兴旺。
另一位是某短剧团队骨干,从影视行业转到短剧未满2年,已是行业老手。
她说LOW归LOW,短剧才是下沉市场需要的精神消费品。
“《繁花》是好,但一集45分钟,有多少保安、外卖员有时间看,又有多少人看懂了?”
深以为然。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短剧,希望我的观察和思考,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01
短剧是“剧”
最早关注到短剧,是2022年6月。一位在上海戏剧学院教编剧的朋友说,他原本很担心学生的就业,结果上海一放开他们都出去拍短视频了。
笔者一开始以为就是网络平台上的各类小视频,结果他说是两码事,他们出去拍的是短剧。
首先,短剧是剧,演绎的是IP故事;其次短剧超短,少则几十秒到一分钟一集,长也不过三五分钟。
这种剧通常在手机小程序或短视频APP上播放,前十多集免费,之后按集收费,全剧追完要上百块钱。
短剧最早出现在观众视野是在2018年左右,2020年开始逐步进入监管体系,之后在平台和技术的助推下,于2022年迎来了行业大爆发。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为398部,2022年备案数量接近2800部,同比增长600%(预估2023年的短剧超过3500余部)。
供给的喷发,让短剧的影响力迅速扩大,辐射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一些爆款作品的出现也让网友大呼过瘾。
不过作为一个崭新的产业,短剧一直在快速的变化迭代中,至今没有统一的商业模式,在不同传播载体(渠道)的短剧,其观影体验和收费模式,也大相径庭(见下图):
短剧爆发于2022年并非偶然。根据企查查数据,2019-2021年我国吊销、注销影视相关企业分别为4.5万家、4.77万家、5.22万家,影视寒冬下,一大批演员、编剧及相关从业者在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在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推动下,国内娱乐内容视频化、娱乐碎片化已成大趋势。
短剧的出现,一方面让原本凋零、过剩的影视行业部分产能,找到了出口;另一方面,影视人才的切入,也提升了短剧圈的内容审美和制作能力。
随着出品数量猛增,爆品也不断出圈,短剧市场也走向了供需两旺。
02
谁在氪金
2023年8月,制作成本不到50万的《无双》上线一周充值破亿,成为短剧行业的现象级存在,也让大众见识了短剧的超强吸金力。
随后更多爆款神话经媒体报道,广为人知:《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上线24小时用户充值破1200万元;《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破2000万元……
短剧的暴富神话,让不少嗅到快钱味道的人,闻风而至,但好奇也随之而来,谁是短剧的消费者,谁在为它充值氪金?
从内容看,短剧分为男频/女频两大类。男频短剧大多是霸总、战神、赘婿题材,讲述的大多是逆袭复仇、莫欺少年穷的故事,重在一个“爽”;女频集中在虐恋、穿越、玄幻等题材,先婚后爱、追妻火葬场是基本套路,突出一个“纯”。
从制作看,短剧的品质大多简单粗放,并非视觉佳品,此外更突出的问题是抄袭严重。
拿《无双》来说,因为大爆,市面高仿版层出不穷,有对调男女身份将其从男频换成了女频,也有只简单将男主身份从赘婿变成快递小哥的……这些剧不仅台词高度雷同,场景道具、爆款镜头质感也是一样的粗糙。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短剧很难与高收入、高学历的人共情。换句话说,中产、精英人群对精神消费的要求更高,选择也很多,即使看短剧,也能克制住氪金的冲动。
短剧真正的消费主体在下沉市场。业界反映,短期受众早期以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大多从事外卖、保安、快递等工作,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时间是碎片化的,不会去影院,也不会在家追电视剧;后来随着行业井喷,用户不断辐射,大量女性群体也成为了忠实消费者。
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