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了一年的电影市场,其热度在年末也得到了延续。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2023年贺岁档(11月24日—12月31日)已有87部影片定档,数量创下5年新高,其中80%为国产新片涉及喜剧、爱情、悬疑、动作等多种类型。
在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尹腾宇看来,2023年贺岁档影片数量虽创下新高,但头部影片缺失,导致今年票房难以突破历史纪录,不过多部腰部影片的稳定输出,保证了档期基本大盘。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记者发稿,贺岁档影片票房已达34.61亿元,较历年40亿元至50多亿元的票房区间略有逊色。不过,随着接下来《一闪一闪亮星星》《金手指》《潜行》《年会不能停!》等热门多部影片上映,有望在贺岁档最后3天带动档期总票房大幅提升。
80余部影片扎堆上映
事实上,自2018年开始,每年均有60部以上的影片在贺岁档上映(2022年除外)。为何影片会扎堆贺岁档上映?
尹腾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档期虽无长假,但是电影市场在经历了10月份—11月份常规淡季后,贺岁档是中腰部体量影片上映的重要窗口期,且后续承接元旦档,也承载了一部分跨年观影氛围起势的功能。
“临近年底,观众也有走进电影院进行文娱内容消费的需求。同时贺岁档包含了圣诞档,也是北美的圣诞新年假期旺季,因此同步供应的进口片也很充足。”尹腾宇谈到。
从历史票房来看,贺岁档作为重要档期之一,在2014年至2021年间贺岁档票房均超30亿元,在2015年至2020年其票房超40亿元,更是在2017年突破影史最高,达56亿元。
具体看来,2017年贺岁档期票房创下历史最高,则是因为档期内头部和腰部影片均有分布,其中《芳华》《寻梦环游记》两部影片票房破10亿元,还有《妖猫传》等10部影片破亿元。
而2023年贺岁档影片数量虽创下新高,但截至12月27日,暂无票房破10亿元的影片,仅《涉过愤怒的海》一部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
不过,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黎荔看来,今年贺岁档影片风格、题材多元,可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观影需求,利于影迷多样化选择。
院线试水分线发行
试水“不同院线放映不同影片”的分线发行模式,是今年国内电影行业的一项重大探索。
分线发行即一部影片可以不再由全国院线统一放映,片方可以选择在一个或几个院线进行影片发行,在片方与院线双方达成协议后,院线下属影院可自由决定是否加入采购和放映。
据了解,在10月26日,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介会暨第一届全国电影交易会上,已有《再团圆》《没问题》等24部影片的制片方和发行方与达成合作意向的院线签约,决定实行分线发行。
当日,中国电影也正式推出了“预约放映”,尝试电影分线发行全新模式,并携手中影、上影、万达、横店、CGV、UME六家影管旗下全国近1500家影院,进行了为期36天的首轮动漫主题电影放映。
公司表示,预约放映通过向院线影院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可满足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未来,中影预约放映也将在片单设定、预约形式、放映规模上也将持续向精细化与精品化进阶,实现更精准的内容投放和观众投放。
不过目前分线发行只是局部试水,尚在最初的尝试阶段,且近期接二连三有片方取消分线发行,在黎荔看来,这意味着分线发行的适用门槛还需要更多考量,这一模式该如何更好地推进,目前还需进一步探索。
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猫眼电影分线发行影片库仅有《非诚勿扰3》《你的婚礼》《沉默笔录》《一个和四个》4部影片。
“新的发行模式需要打破原有的行业平衡,在片方与院线的新一轮博弈中,分线发行带来的矛盾也将会逐渐浮出水面。”黎荔谈到,分线发行对于片方而言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有着无法预知的风险,因此近期多部影片取消分线发行,开局不利。
长期来看,首创证券则认为,在分线发行政策推动下,行业竞争态势进一步健康化、高质量发展,优质内容端将掌握更大话语权,利好上游内容制作公司。同时,精细化的发行制度改革显示政策呵护,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信心。
此外,业内人士亦表示,随着分线发行模式的推行,未来更多的中小体量影片有望登陆大银幕,丰富市场供应、开拓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电影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