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与抽象:女性艺术家跨越三个世纪的崎路同行
时间:2022-11-22 18:33:16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一位女性舞者在屏幕上舞蹈,她的身体隐没在几米长的布纱中,在几十个彩色投影仪的照射下,她在玻璃地板上不停旋转,布纱在空中画出连绵的曲线。这个充满感染力的场景,记录的是洛伊·富勒(LoieFuller)标志性的“蛇舞”,只是,画面中正在纵情旋转的女子并非艺术家本人,而是一位不知名的舞者。

这件作品体现了20世纪初的女性艺术特质:匿名,超越世俗利益与地位界定,相对更加纯粹,充满野性与活力……与此同时,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当时的女性艺术之所以拥有这些特点,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尚未被列入正史之中。

而今,回到过去打捞女性艺术的散逸历史,成为全球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的重要课题,从他们收获的零星碎片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接近真实的艺术史。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于11月11日推出特展“她们与抽象”,这是国内首个聚焦女性抽象艺术的专题展览,它试图重估女性对抽象艺术的重要贡献,其涉及的艺术作品横跨三个世纪,包括绘画、舞蹈、摄影等多种媒介,也涵盖了抽象表现主义、光学与动能艺术、纤维艺术等各种流派形式。

展览曾于2021年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巡展,呈现了来自全球106位艺术家的500多件作品,在欧洲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次西岸美术馆的展览,展品均来自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因此缺少了乔治亚·欧姬芙、路易斯·布尔乔亚、朱迪·芝加哥等知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但汇聚于此的35位女性艺术家,以不同声音讲述的故事依旧动人。

“基于藏品的性质,本次展览主要以西方视角呈现。”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会将中国抽象艺术运动以文本叙事的形式穿插进展览的各个篇章,并发起一场文化对话,“中国抽象女性艺术家的历史在中国以外仍然鲜为人知,我们将会举行一个在线研讨会,让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史学家和艺术家对此有更好的了解。”

暗夜微光:从现代舞到抽象表现主义

展览的开篇,不知名的舞者依然在翩翩起舞。在她对面的墙上有35张照片,参展的所有艺术家的肖像一字排开,知名的、不太知名的女性艺术家在此集体亮相。

第一位就是洛伊·富勒,她在跳舞时不喜欢被拍摄,但她在镜头前露出了俏皮的笑颜。她代表的是在表演性中探索抽象方法的女性舞者群体,她们的身体可以像铅笔一样在空间里画出一幅幅抽象画,有些稍纵即逝,有些则真实地留下了痕迹。

某种程度上来说,抽象的发展是与现代艺术紧密相连的。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叶,西方艺术一直是以再现眼睛看到的图像为目标——这种艺术其实在达·芬奇的时代就已经抵达了高峰,并且在摄影术发明之后走向了穷途末路。

到了19世纪末期,艺术家共同面对一个事关存亡的课题:必须寻找到一种表现方式超越眼睛所见的真实,这便是抽象。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以各种理论为原点发展他们的新艺术,科学、技术、思想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也被吸收、反映到艺术中。

抽象的艺术很宽泛,而在抽象艺术这个定义下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被视为先驱,克里斯蒂娜·马塞尔告诉第一财经,早在康定斯基1910年画出他的第一幅抽象画之前,女性艺术家希尔玛·阿夫·克林特(HilmaafKlint)已经于1906年画出其“原始混沌”系列的第一幅抽象画,但她的故事直到近年随着博物馆的展览才逐渐为人所知。

20世纪上半叶,抽象艺术获得了狂飙突进的发展,尽管有很多女性艺术家参与其中,但她们面对的完全不能算是坦途。

“这幅画太棒了,无法想象它竟出自女性之手。”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汉斯·霍夫曼1937年对于李·克拉斯纳(LeeKrasner)作品的这句褒奖,反映了男性霸权在当时艺术圈的绝对统治地位,克拉斯纳也曾是另一位艺术家巴尼特·纽曼的言论目标,“我们不需要贵妇人”,他指的是纽约酒吧里所有的男性艺术家的社交俱乐部。

克拉斯纳的丈夫、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曾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在外人看来,她在1956年丈夫去世后才从其阴影中走出来,但深知艺术界对于女性看法的她,60年中一直坚持创作,完成画作时,她常常不留签名或仅在角落留下姓名首字母“K”。

在西岸美术馆的展厅,有一个抽象表现主义的小专题,呈现了琼·米切尔(JoanMitchell)、雪莉·贾菲(ShirleyJaffe)、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Frankenthaler)的作品。女性艺术家曾在抽象表现主义的圈子中形成了小小的结伴关系,克里斯蒂娜·马塞尔提出,而当时的纽约艺评人在将波洛克等人推上神坛的同时,却将女性艺术家留在了阴影中,“若没有李·克拉斯纳,波洛克肯定不会获得他今天所享有的国际认可。”

另一个类似的情况是索尼娅·德劳内(SoniaDelaunay),她与丈夫罗伯特·德劳内等人共同创立了奥费主义(Orphism)艺术运动,以强烈的色彩和几何形状著称,她在绘画、设计领域颇有建树,但她更多时候选择留在丈夫身后。

“说一些艺术家更喜欢待在她们周围的伟人的阴影下是谬误的,由于文化原因,她们常常别无选择。”克里斯蒂娜·马塞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