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角度来说,影视行业现在是左侧交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恢复与影视爆款作品的出现,整个影视投资筑底回暖,或将开启一段右侧行情。
8月18日,博纳影业(001330.SZ)成功登陆A股,成为近五年来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影视公司。上市首日,博纳影业实现43.94%的最大涨幅,次日再次报以涨停,截至8月19日收盘,市值已达109亿元人民币。
而在此之前,曾推出《三十而已》《猎罪图鉴》等热播剧,被称为“爆款制造机”的柠萌影视(09857.HK)也于8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截至8月19日收盘,股价与27.75港元发行价持平,市值为100.0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54亿元)。
此外,坐拥王一博、范丞丞等明星的乐华娱乐于8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将于9月正式挂牌港交所;《你好,李焕英》的投资方耐看娱乐也于7月18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招商证券和中泰国际联席保荐。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对《红周刊》表示,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上市得到融资后对作品的把握和项目的创新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公众的“聚光灯”也会对公司的规范运作起到约束作用。目前,影视行业正处于一个筑底回暖的过程,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复苏行情。
影视行业泡沫退去
政策面积极信号频出
时隔五年,影视行业终于迎来破冰时刻。
据《红周刊》了解,在此次博纳影业上市之前,前一家成功登录A股市场的影视公司还是2017年10月上市的金逸影视(002905.SZ),此后,随着监管趋严,一些资本热钱逐渐流出影视行业,行业进入了“寒冬”。
“前几年影视行业过火,游资进入后泡沫巨大,产生天价片酬、造假账、偷税漏税等恶劣现象,在游资退潮后,影视行业相对回归了本质,经过沉淀也淘汰了许多滥竽充数的公司。”编剧、《疯狂电影圈》作者莫争告诉《红周刊》。
艾维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媒体总编沈建国指出:“影视行业的发展较快,业内公司希望通过渠道融资上市的心情比较迫切,而自身标准没有达到监管层要求的情况是造成IPO审核趋严的主要原因。这两年相对来说,虽然行业没有前几年火爆,但(影视公司)冷静下来后加强了对公司相关标准的审视,以做好上市准备,这也是影视公司通过监管层上市申请(审核)的原因。”
今年7月以来,博纳影业、柠萌影视、乐华娱乐等影视娱乐公司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相继冲刺资本市场,这一局面实属罕见。7月28日,中国证监会在官网公示《关于核准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后,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转发、刷屏。博纳影业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影视行业龙头获批上市,不仅为行业注入了一剂“救市”强心针,也释放出了来自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
《红周刊》发现,近期影视行业在政策面也持续释放出消息利好,浙江、山西、河南、厦门、广州、福州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企业,鼓励影视作品播映,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据悉,8月11日,国家电影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通知表示,为有效促进电影市场持续恢复消费、助力推动新时代电影高质量发展,在今年8月至10月期间,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将联合猫眼、淘票票、抖音等电影票务平台,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梳理过往观影消费券发放的情况发现,消费券的发放主要从需求端拉动增量,对票房增量的拉动有放大效果。而此次补贴金额大、范围广,具备规模优势,有望惠及全国各线城市,有效提振全国观影需求。结合优质电影的供给,浙商证券影视行业姚天航团队认为,此次补贴有望拉动5亿~10亿票房增量。
除此之外,商务部、中宣部等27部门在日前还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序扩大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等领域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鼓励影视制作机构开展国际合拍,同时将在影视、演艺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促进高水平市场竞争。
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
下半年机会与风险并存
根据《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较2020年增长131.5%,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3.53%,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纵观2021年全球电影市场,中国以超70亿美元票房蝉联全球票房冠军。
然而,据艺恩数据发布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为171.9亿,较2021年同期下降37.7%。截至8月18日,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也仅为232亿,参照2021年全年总票房数据来看,下半年任重而道远。
《红周刊》通过Wind影视板块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8月18日,A股已披露半年报或业绩预告的18家上市公司中,12家出现净亏损。其中,浙文影业(601599.SH)受益于多元业务以及影视项目推进,整体利润稳步增长;ST美盛(002699.SZ)则受益于IP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打造,主营业务订单量有所增长。
剧集公司方面,欢瑞世纪(000892.SZ)在实现利润增长背后,其影视剧项目《南风知我意》《山河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