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指数走势分化,贵金属板块领涨
年初至2023年11月30日收盘,申万有色金属板块涨跌幅为-10.77%,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其中贵金属/工业金属/金属新材料/小金属/能源金属涨跌幅分别为+13.2%/+5.0%/-5.8%/-11.7%/-39%。有色金属三级子板块中,铜/黄金涨幅分别14.2%/14%。
工业金属:产能有限,关注需求改善
铝:供给端,电解铝产能接近上限,受云南、四川等地限电政策影响,预计2023年中国电解铝减产规模达177.2万吨。需求端,地产用铝需求逐步回升,汽车轻量化提升单车用铝需求。
铜:供给端,精铜扩产确定性高,全球主要铜矿公司均有提产计划,叠加行业各环节呈累库状态,对铜价形成压制。需求端,电力行业需求超预期,2023年1-8月国内电力投资总额7408亿元,同比增长26.1%,带动相关用铜需求高增。
锡:供给端,据USGS数据,截至2022年全球锡储量460万吨,资源有限且相对集中;需求端,锡广泛应用于焊接、马口铁等材料,供需矛盾持续凸显,锡价维持宽幅震荡。
贵金属: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金价仍具上涨空间近期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叠加中东局势紧张加剧避险情绪,带动近期金价上涨。2023年10美国CPI环比略降,市场对于美国经济预期下调,根据芝商所的预测,24Q2或进入降息通道,黄金价格仍具上行空间。同时,利率下行刺激实体经济,有望带动工业用银需求提升,银价上涨潜力较大。
小金属:稀土格局持续向上,关注AI、机器人等领域受益标的稀土:供给端:供给刚性格局持续优化,我国资源禀赋突出。当前,我国稀土行业步入新阶段,南重北轻格局形成,配额制下供给刚性,增量主要为轻稀土。需求端:应用广泛,稀土永磁增长势能充足。我国/全球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占比达42%/25%。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钛合金:钛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低密度、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汽车工艺、医疗设备等领域。钛合金可满足3C电子减重、坚固、耐磨等多重需求。钛合金比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及生物兼容性高,钛合金民用逐步扩张,3C领域未来增量可期,钛合金加工及钛材/钛合金粉末原料领域优质标的持续受益。
镓&锗&铟:我国为镓、锗主要生产国,在原料供应端具有较大话语权。受益AI算力需求提升,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锗基、砷化镓、磷化铟等半导体衬底材料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