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各国争吵了数月后,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终于出炉。
12月2日,欧盟各国政府同意对俄罗斯海运石油设定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并建立调整机制,将上限保持在较市场价低5%的水平。对比来看,上周G7最初提议的价格上限是每桶65-70美元,没有调整机制。
欧盟文件还显示,价格上限将在明年1月中旬进行审查,此后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评估该计划的运作情况,并应对石油市场因此可能出现的“动荡”。
如果接下来欧盟和G7能够达成一致,对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上限将于12月5日启动,取代欧盟对俄罗斯海运原油的直接禁令,保障全球石油供应。
整体而言,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对俄罗斯影响并不大,基本上和俄罗斯石油的折扣价相差无几,60美元石油价格上限基本上算是“聊胜于无”。
从国际油价波澜不惊的走势也能看出价格上限的鸡肋之处。12月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23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83%,收于每桶81.22美元;2023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10%,收于每桶86.88美元。12月2日国际油价跌幅也不大。
石油价格上限影响有限在执行价格上限后,欧盟和G7将禁止航运、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处理俄罗斯原油货物,除非销售价格不高于规定的价格。由于世界上主要的航运和保险公司都在G7国家,价格上限将使俄罗斯很难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石油。
价格上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通过限价压缩俄罗斯的石油营收,另外也要保证俄罗斯继续向世界供应原油,但把握好平衡并不容易。低油价上限存在搅动市场、引发俄罗斯报复、推高价格和运费的风险,而高油价上限则可能收效甚微。
因此不少欧盟国家的官员也对价格上限的意义提出了质疑,在平衡欧洲各国和G7国家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价格上限无法定得太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制裁已经成为仪式性的举措。
根据俄罗斯的数据,60美元/桶的提议仅略低于目前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乌拉尔原油交易价格基本一直低于布伦特原油价格逾20美元/桶,这也意味着目前的价格上限对俄罗斯影响并不大。知名市场定价公司ArgusMedia的数据显示,本周在普里莫尔斯克港,乌拉尔原油价格甚至一度跌至每桶45.31美元。
在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看来,2月底俄罗斯宣布特别军事行动后,引发美欧大规模制裁。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曾预计制裁将导致下半年俄罗斯产量减少150万-300万桶/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10月底俄罗斯原油产量仅下降约20万桶/日,出口更是增至三年高位,对欧洲出口减量几乎全部转移至亚洲。
从俄乌冲突升级后,原先运往欧洲的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便开始逐渐转向亚洲,印度便是其中的典型。根据Refinitiv的数据,全球最大炼油厂的运营商印度信实工业正在抢购俄罗斯精炼燃料油,并且罕见采购俄石脑油。
今年9月至10月,印度进口了约41万吨俄罗斯石脑油,其中信实从俄罗斯鲁戈港、图阿普谢港和新罗西斯克港接收了约15万吨石脑油。对比来看,信实在整个2020年和2021年都未曾购买俄罗斯石脑油。在截至2019年的四年里,信实每年进口的俄罗斯石脑油量也极其少。
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舍近求远”的行为自然也会导致运费飙涨。越来越多的油轮所有者规避相关贸易,俄罗斯原油的运输成本正在大幅飙升,来自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一些全球顶级油轮所有者将停止为俄罗斯生产的原油提供航运和其他服务。
船舶经纪商数据显示,在12月5日欧盟最新俄油制裁生效后,从波罗的海至印度的运费将达到约1500万美元,即每桶20美元,而之前大约为900万美元。但有一点目前尚不清楚,如果乌拉尔原油价格低于价格上限,波罗的海至印度的运费是否仍会维持在1500万美元的高位。
桂晨曦认为,2023年需重点关注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制裁是否按原计划持续实施,以及对俄罗斯供应的实际影响。俄罗斯是否能如今年继续维持产量,亦或者选择主动减产挺价,将导致供需平衡和油价预期做出较大调整。
供应端前景难料相比逐渐放缓的需求,油市供应端的不确定性更大。
本周早些时候,市场几乎一度确信欧佩克+将在12月4日的会议上宣布进一步减产,但随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欧佩克+会议由线下转为线上举办,市场上又传出欧佩克+可能维持产量不变,原油需求前景好转、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oePerry对记者表示,价格上限对俄罗斯石油供应的影响尚未完全明朗,疫情下的需求前景也存在变数,欧佩克+12月4日是否会进一步减产仍不确定,估计会“见机行事”。如果欧佩克+保持产量政策不变,但中国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仍将会上涨。
桂晨曦认为,在需求增速逐渐放缓情形下,如果欧佩克继续通过产量调节来对冲需求变量,从而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可能使油价维持高位震荡。
需要注意的是,欧佩克+上月已经大幅减产。10月5日,沙特主导的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从11月开始实施200万桶/日的石油减产。在达成新协议后,欧佩克上月减产幅度达到2020年以来最大。一项调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