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纳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预计该举措将导致中海油相关上市公司短期面临美资减持压力,且涉美业务被调查、监控和限制的风险增加。但我们认为该事项对中海油相关公司涉美业务所能造成的影响有限,且在油价中长期持续回升周期、国内“七年行动计划”和油服国产化替代加速趋势下,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实现营收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首推具备高安全边际和高业绩成长性的中国海洋石油(H)、中海油服(H)。
事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涉军企业”名单。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芯国际、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列入“与中国军方相关的企业”名单。
预计相关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短期仍存被减持压力: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2日签署的总统令,对于进入涉军企业清单的公司从12月4日开始的60天后,美国投资者将不可买入相关上市公司证券及其他衍生品,365天后,美国投资者将不可交易相关上市公司证券及其他衍生品。目前,中海油集团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海油工程(600583.SH)、海油发展(600968.SH)、中海石油化学(03983.HK),其中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还分别在纽约和多伦多证交所发行了存托凭证。
按照12月4日收盘价计算,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总市值约2792人民币,其中美资、所有外资持股占比分别为6.48%、15.95%,对应持股市值分别约合181、445亿人民币。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总市值约237亿人民币,美资、所有外资持股占比约22.7%、35.9%,对应持股市值分别约合54、85亿人民币。12月4日当周中海油、中海油服(H)平均单日成交额为28.25、2.39亿元,假设此后成交额与此持平,且其中一半为美资减持,则全部减持完需13、45个交易日。其他相关上市公司外资持股比例较低,预计被减持压力较小。
料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涉美业务风险增加,但不改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
此次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清单本身预计对相关公司并不产生实际的经济制裁或者出口管制限制,且该清单也并非美国对外国企业实施经济制裁/出口管制限制的前置程序,但该清单代表着若美国其他政府实体有进一步举措,相关公司涉美业务可能面临以下潜在的风险:1)涉美资金、业务及在美资产或将被调查、监管甚至限制;(2)购买美国商业管制清单(CCL)中的产品或技术可能被要求获取许可证;(3)无法直接/间接向美国出售国防相关或CCL中的部分产品或服务。
根据2019年年报,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在美油气资产约占公司产量及储量的6%。我们测算中海油现有油气资产在45、50、55和60美元/桶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油价下净现值分别为3348、4074、4800、5526亿美元,极端情况下假设在美资产全部被冻结(此前进入“中国涉军企业”清单的公司尚未出现过此类情况),则45-60美元/桶油价对应剩余资产净现值为3147-5194亿美元,分别为当前市值的1.13-1.86倍。同时,若考虑到中海油有可能被限制自美国企业购买技术与服务,桶油主要成本中相关部分(约占20%)上浮50%,则按照2021年公司产量规划(刨除美国的6%产量),45、50、55、60美元/桶实现油价对应公司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68、376、483、591亿元,当前市值分别对应10.4、7.4、5.8、4.7倍PE,且50美元/桶实现油价下公司经营现金流就超过810亿元。12月4日OPEC+宣布2021Q1减产额度由原定的580万桶/天扩大至720万桶/天,我们认为短期可能压制油价的基本面担忧被解除,极强的低成本优势将有助于公司在油价持续回升周期中持续增储上产,即使此次被列入“中国涉军企业”清单导致公司涉美业务风险提升,公司仍具备很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
油服环节国产替代加速,利好中海油旗下相关油服公司,首推中海油服(H)。
中海油集团旗下其他油服公司涉美业务收入、资产占比很小,预计美资持仓也很难形成较长时间的抛压,此次被列入“涉军企业”名单影响料有限。但我们认为,此次美方举措将加速国内油服公司在海、陆油服工程领域的国产替代,相关公司有望在国内“七年行动计划”和油价持续回升推动下营收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对中海油集团旗下油服公司而言,目前尚未完成进口替代的油服环节基本上均为中海油服业务对应领域,我们测算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油田技术服务板块在中海油市场内部仍存100%-140%的增长空间,在全球市场仍存10倍增长空间,预计将成为未来1-3年主要的业绩增长点。公司钻井等其他板块业务设备利用率远高于同行,但近1-2年全球市场日费率处于底部,钻井等其他业务盈利能力受到明显拖累,2019年钻井板块毛利润(12.7亿元)仅约公司历史业绩高点的六分之一(2014年,约74亿元),钻井等业务的业绩弹性有望在2022年及之后全球油服市场回暖后逐步显现。中海油服(H)12月4日港股收盘价对应市值月237亿元,Q3业绩年化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