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犹如神来之笔,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来华旅游。不同于上海的时尚感、北京的历史感、广州的生活感,深圳凭借其科技感和未来感,成为不少国外游客来华的第一站。
深圳独特的地理位置显得尤为突出——深圳的入境口岸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覆盖了海陆空铁等入境方式,这为深圳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深圳发达的口岸体系为跨境支付业务带来了实践经验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其数量繁多的口岸和多维度的入境方式,在便利化工作的难度和广度上也带来了挑战。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在今年发布了多语种境外来深人员支付指南,旨在做精做细支付便利化工作,提升境外来深人员支付体验。
境外来深人员的支付体验具体如何?5月初,调研组实地走访深圳机场、福田高铁站、深圳七大陆路口岸调研境外人士,就银行网点、ATM设备、支付终端等覆盖境外人士来深支付场景的便利性进行深度调研。
调研显示,在深圳众多涉及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在涉外服务方面表现出色,其ATM设备和网点布设已覆盖各口岸,平均距离近,寻找方便;服务上中国银行在各家金融机构中外币种类最为齐全,员工对外币兑换、零钱包等涉外业务熟悉度高,多语种服务熟练;同时,其POS机设备覆盖各大商圈、重要涉外酒店。
入境人士触手可及的银行网点调研组发现,在深圳出入境人流量前四的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莲塘口岸中,中国银行的网点距离相对最近,且均分布在通关后的200米范围内。
在罗湖口岸接驳深圳地铁的通道左侧,便是中国银行深圳地铁支行,与位于楼上的深港支行相互协同,有效地缓解高峰时期的客流压力,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调研组还了解到,除了基础业务办理,两个网点还配备了多名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地铁支行在1997年就设立了,很有年头。网点位于罗湖口岸,所以港人客户非常多,且年纪偏长,很多人早年就往返深港两地做生意,久而久之大家已经习惯于选择中行办业务。”网点相关负责人对调研组表示。
福田口岸在出境及入境大厅旅客服务中心均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为来华人士提供包括旅游路线、展览场馆、酒店餐饮、购物消费等各类支付指南。中国银行深圳福田口岸支行是口岸联检大楼内唯一的银行网点,对厅堂服务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开设跨境金融服务专窗,增加ATM设备、现金版智能柜台等自助设备,业务办理十分高效便捷。
除了陆路口岸外,也有旅客选择更为便捷的高铁出行。今年6月15日,深圳福田往返香港西九龙的列车班次从每日97列增加至106列,通勤时间仅需15分钟。
当调研组经由福田站5号出口到达中国银行时代金融中心支行时,一位外籍人士持境外银行卡在ATM设备上顺利取到了人民币,而一对香港夫妻正在办理账户相关业务,网点工作人员说着熟练的粤语,仅用5分钟即办理完成。
该网点工作人员随后向调研组展示了近期升级后的中行ATM设备。“中行ATM设备在中英双语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语和韩语的功能。”该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而即便是在货运为主,旅客较少的文锦渡口岸,深圳中行也在口岸大楼内部布设了一台ATM设备。调研组遇到一位香港旅客正在中行自助设备上支取现金。
POS机及收款机覆盖深圳最“火”商圈据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深圳机场商圈属于空港会展商圈的一部分,后者定位为世界级商圈。机场商圈天然具备国际“会客厅”和游客“流量场”特点,核心客群是航旅客群,具有将高端机场客流转化为高端消费的潜力。
鉴于此,深圳机场在支付方式的多样性和覆盖度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深圳宝安机场发布信息显示,目前其已实现消费现金、支付宝、微信、Visa、MasterCard、数字人民币支付等主流支付方式全覆盖,且拥有着包含ATM设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在内的金融服务设备。
调研组观察到在完善的支付服务体系背后,中国银行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机场商户的POS机和收款机,绝大多数为该行进行铺设和维护。
中国银行深圳机场支行工作人员向调研组表示,中行向机场商户免费提供可受理外卡的POS机,同时定期维护和检修中行在机场内布设的ATM设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商户POS机和收款机等设备。
作为入境人士来深的“必打卡地”——华强北商圈也是重要入境支付场景。赛格电子市场,每天都有许多境外人士前来采购,商铺老板们大多可以讲着流利的英语与海外购物者谈笑风生。
“我们这里来买东西的外国人很多,大多数人会使用现金以及线上支付方式。”一位刚刚用流利英语与南非友人完成交易的华强北老板向调研组分享。她表示,华强北的货币兑换很方便,可以随时去楼下的汇兑通或者附近中国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不论是美元、日元、韩元、还是欧元、港币、泰铢,附近中国银行都能直接兑换,我们很方便”。
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表示,该行已为全市超100家星级酒店提供“外卡受理”服务,境外来华人员持VISA、万事达、美运、JCB、大莱五种境外卡种均可在中行POS机上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