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中高端产品,我们的臂式高空作业机械呈现明显供不应求的态势,产量由之前的45台/天提升到现在的60台/天,仍然满足不了全部市场需求。”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智能高机”)总经理任会礼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这一火热的态势来自旺盛的海外需求、饱满的欧美订单。“目前,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大部分臂式产品销往海外,其中欧美市场占到约七成。”任会礼介绍称。
高空作业机械是为了满足高处作业需求而生的新型工程机械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厂房建设、建筑装修、楼宇清洁、仓储物流、园林养护、航空航天等领域。一方面,其对房地产与基建依赖性较低,周期性特征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社会经济越发达,其产业发展越成熟。
近些年来,我国工程机械龙头纷纷大力发展、竞相突破高空作业机械等新兴产业。“如今,高空作业机械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中率先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类。”一位工程机械行业人士表示。
欧美市场订单“火”了
5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高空作业机械园区,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崭新的智能工厂即坐落于此。一走进明亮、整洁而又现代化的车间便可看到,各式智能机器人“工友”正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整个工厂规划了33条智能生产线、2个黑灯无人作业区、202台自动物流AGV设备、153台工业机器人。依靠‘人机协同’作业,工厂生产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中联重科智能高机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刘明介绍称。
在发货区,身披“极光绿”色彩的各式高空作业机械整齐地排列着,除曲臂式、直臂式、剪叉式产品之外,还有着叉装车、智能高空作业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这些臂式产品即将发往欧洲,中高端产品在欧美市场尤其受到欢迎。”刘明指着一排臂式高空作业机械说。
在5月初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中联重科表示,一季度高空作业机械销售收入实现同比较快增长,同时产能重点向海外业务倾斜,保障海外业务的销售。
“进入2024年后,中联重科智能高机进一步打开了欧美市场,订单明显更火了,生产更忙了。”任会礼认为,有两大“法宝”造就了这一变化:一是绿色化与智能化优势;二是创新研发的超高米段产品。
目前,中联重科智能高机电动化渗透率超过90%。同时,公司曾于2023年刷新全球高空作业机械作业高度纪录,成功研发出7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机械。
“正因为其相对简单的作业工况,高空作业机械更易于电动化,下游客户对电动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电动化优势更大,电动化产品更成熟;同时,由于我们创新研发了超高米段产品,海外客户逐步接受并认可了各米段产品。”任会礼表示。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正是依靠抓住高空作业机械行业的两大转型升级机遇——聚焦锂电新能源、打造臂式高端产品,中联重科智能高机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任会礼认为,“作为装备制造领域代表企业,要让创新起主导作用,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以前,高空作业机械普遍采用铅酸电池,每个月得加注一次蒸馏水,且每个电池的加水孔有16个,下游客户的维护工作可谓苦不堪言。
“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就率先推出锂电系列产品,推动了行业新能源产品的发展和技术升级。”任会礼表示。
2019年以前,我国高空作业机械厂商销量最广的产品主要为剪叉系列产品,作业高度有限。曲臂、直臂等臂式产品更为高端,销售单价往往数倍于剪叉式产品,但技术含量更高、安全标准更高。
“立足于工程机械产业的技术积淀与研发优势,中联重科智能高机一开始就打造臂式产品布局,完成了主流米段臂式产品的研发,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40米、50米、60米、70米等一系列超高米段臂式产品陆续下线,通过臂式高端产品打开了市场、打响了市场。”任会礼表示。
自2018年进入高空作业机械行业后,过去六年间,中联重科智能高机业绩增速堪称惊人,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2020年至2023年,中联重科智能高机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亿元、30亿元、46亿元和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27万元、2.4亿元、5.8亿元和7.5亿元,境外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2023年已经超过3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空作业机械市场销量超过17万台,保有量超过73万台,与2015年3.5万台的保有量相比,增长约20倍,成为仅次于美国、欧洲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涌现出中联重科智能高机、浙江鼎力、徐工机械、星邦智能等龙头企业。
高空作业机械走向智能化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新一轮科技革命下,高空作业机械不能只作为‘梯子’与‘平台’,还要把干活的人解放出来,进一步节省劳动力,让高空作业机械真正发展成为‘智能机器人’,这将推动行业更大的发展。”任会礼认为。
在发货区,记者看到中联重科智能高机于2023年发布的智能高空清洗作业车,该作业车在工作平台处增加了一套清洗工具、废水回收装置,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