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金融消保屏障,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群众金融素养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不断优化金融消费环境,助力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工行建立健全消保长效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2023年,在市民热线满意度达96.6096%,展现了金融为民的良好形象。
宣教活动亮点多在金融知识宣教中,工行武汉分行当好传播者和倾听者。以社区、高校、企业为宣传触点,常态化开展各类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倾听市民对消费安全的疑惑和需求,持续开展大众听得懂、用得上、易接受的金融公益活动,让消保知识和金融服务来到群众身边。
在社区,工行武汉分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与社区居民建立深厚联系,深刻把握雷锋精神时代内涵,共同构筑金融消保坚固防线,守护居民资金安全。辖属水果湖支行走进武重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洗钱手段、特征及其危害,通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实用防骗小贴士,为社区邻里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可疑交易、保护个人信息,助力居民提升防骗技能。空港支行来到许庙村,慰问关爱独居老人,并为村民积极宣传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常识,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
在企业,工行为企业员工定制个性化宣传活动。某公司年轻员工较多,自贸分行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交流群,重点针对非法小额网络贷款、金融网络钓鱼链接等进行互动宣传。汉口支行走进江汉路商圈,向商户宣传电信诈骗的手段及防范措施和线上支付风险提示,促进商圈商户金融消费群体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安全经营。
在高校,工行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深入剖析非法校园贷、非法集资、保本高收益等易发高发金融诈骗案例。洪山支行在中国地质大学宣传个人征信知识、防电信网络诈骗常识、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等,引导大学生保护好个人信息,守好“钱袋子”,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自贸分行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开展“防止电信诈骗,青春不负债”的宣传活动,重点开展电信反诈、远离校园套路贷的现场普及,获得了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重点人群关爱浓工行武汉分行聚焦新市民、一老一少等重点人群,个性化普及消保知识。针对新市民群体,重点分析“高薪”招聘、“低成本”加盟等创业陷阱,引导客户树立价值投资和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避免盲目投资,珍惜个人征信。针对中老年群体,讲解惯用诈骗套路,如虚假的“养老投资”、免费的“老年产品”、“奇效”保健品推销等金融诈骗案例,提醒老人不断提高防诈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群体是金融消费的重要守护者,为提升青少年财商能力,硚口支行走进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开展金融便民服务,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线上金融功能,重点讲解理性消费、个人诚信等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群体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金融防火墙”。“钱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银行除了存取钱还能做什么?”在工行白沙五路支行,一群萌娃开启了对金融知识的首次“探秘”,网点邀请附近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给萌娃们提供近距离了解银行的机会。通过观察点钞机清点、体验存取钱等,为孩子们揭开了银行的神秘面纱,播下金融知识的种子。
金融为民服务暖工行武汉分行坚守人民金融底色,以工行温度守护武汉市民,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辖内江夏熊廷弼支行多次为客户积极兑换零币,利用休息时间高效清点,分工合作,将千元硬币分类、扎捆,“工行真是帮了我大忙!”兑换完成后,客户感激地连连称赞。在江汉二桥支行,客户听说工行服务体验佳,慕名而来,带着被孩子不慎剪碎的残损币寻求帮助。网点员工按照冠字号、团花等区域仔细分类后,在上百个碎片中一一比对,一片片耐心尝试、细心拼贴百元“拼图”,帮助客户全额兑换碎钞,兑现“客户至上”的服务承诺。
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武汉分行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精神和监管部门、总省行相关要求,聚焦客户支付难点痛点,不断优化支付体系,提升客户支付便利性体验。助力消除老年人支付数字鸿沟,打造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采取“大字体、大行距、高对比度”设计,首创“一键求助”,方便老人及时咨询;为满足公众零钱兑换使用需求,工行在武汉市率先推出“零钱包”服务,精心准备500元、300元规格零钱包,装入20元、10元、5元、1元零钞供市民兑换,进一步改善现金使用环境。
在优化网点布局方面,工行武汉分行辖内网点设有无障碍通道,配置了老花镜、轮椅、急救箱、爱心座椅等便民设施,并建立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让腿脚不便的老年客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在全市200余家“工行驿站”的基础上,建设了22家“新市民便民暖心服务驿站”,为“新市民”提供“歇歇脚、喝口水、充会电”等便民惠民暖心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