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老乡鸡、老娘舅、乡村基、捞王、绿茶餐厅、杨国福等餐饮企业相继冲刺上市,这也让“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名号之争更趋白热化。
连续三次冲击IPO的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乡鸡”)却突然撤回了上市申请。
8月28日,老乡鸡沪主板IPO审核为“终止”状态,终止审核的原因是,公司及其保荐人国元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图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从以往主动撤回IPO申请的情况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注册制下的相关上市要求;比如出于自身发展考虑,拟换“板”申报。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公司本身就存在“带病申报”的情况。
8月27日证监会推出政策组合拳,包括规范股东减持、收紧IPO节奏、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其中,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旨在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这也意味着,证监会对公司IPO的全过程监管更为严格,对拟上市企业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老乡鸡本次撤单的原因主要是其自身缺乏上市所必要的硬实力和真功夫。
不难发现,除了业绩数据不理想、营收主要来源于安徽地区的市场集中风险外,老乡鸡还存在诸多经营疑点,包括员工欠缴社保、食品安全、增资瑕疵、盈利能力偏低、实控人被疑行贿等问题。
伴随着老乡鸡的上市进程出现变数,一个明显的行业信号是:若公司不再符合上市要求,发行人和保荐人撤回首发上市申请,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主动撤单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撤了之”,监管部门仍将对“带病申报”“侥幸闯关”等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01
走不出华南
困于“低毛利”陷阱
老乡鸡,这家诞生于2003年的中式快餐品牌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
向前追溯,从1982年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部队退伍后回老家肥西县养鸡,再到冲击IPO,这中间整整过去了41年,也着实对应了老乡鸡官网上所宣称的“养了40年的鸡,熬了20年的汤”。
图源:老乡鸡官网
2013年,品牌从“肥西老母鸡”更名为“老乡鸡”,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品牌名中过强的地域属性,为之后老乡鸡走出区域打下基础。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老乡鸡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老乡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59亿元,34.54亿元、43.93亿元和20.11亿元。其中2020、2021年的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0.8%和27.18%。
在连锁餐饮企业普遍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几年间,老乡鸡的营收增速并不算慢,但营收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老乡鸡的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05亿元、1.35亿元和0.76亿元。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号称“全国1000多家门店”的老乡鸡规模不小,但整年的净利润却始终保持在1亿元左右浮动,这意味着每个门店每年只赚10万元左右。
众所周知,餐饮算得上是高毛利的行业之一。但老乡鸡的盈利水平堪忧,比起广州酒家、全聚德这些在2019年度超50%的毛利率水平,老乡鸡明显达不到业内平均水平线。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相关数据显示,餐饮企业综合毛利率的平均值接近20%,而老乡鸡的综合毛利率在16-17%,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对于毛利率的下滑,老乡鸡将其原因归咎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和疫情影响。
事实上,当我们聚焦毛利率等细节数据时,便可窥见老乡鸡综合毛利率低的真实原因所在。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在老乡鸡的主要销售区域——华东地区,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20.61%、19.04%、19.10%和18.91%,基本能够接近行业平均值。
可老乡鸡其他销售地区的毛利率却低的可怕,除了个位数的毛利率之外,其余均呈负利率,甚至在2020年的华南地区,毛利率达到-274.97%。这无疑拖了老乡鸡整体毛利率的后腿,也成为老乡鸡经营路上一直没能绕过去的瓶颈之一。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在招股书中,老乡鸡也披露了区域市场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的安徽市场收入占比分别为82.01%、79.97%、70.65%和67.78%。
对于未来的开店计划,老乡鸡的规划是预计在3年内全国新开设700家直营店铺。
虽然老乡鸡的改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走出安徽,但治标不治本。若不改变高度依赖安徽以及华南市场的现状,那么老乡鸡的全国化之路将面临当地品牌的激烈竞争,而老乡鸡的品牌认知优势和饮食风味能否兼容也将受到挑战。
02
卖的贵、赚的少
创始人卷入行贿风波
靠着“肥西老母鸡”的鸡汤,老乡鸡前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实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仅在安徽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困于不佳的盈利能力,近些年,老乡鸡面临的资金需求成为制约其长期发展的瓶颈之一,奈何融资渠道单一,且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盈利积累和银行借款。
图源:老乡鸡招股书(申报稿)
为了继续向前走,老乡鸡开始将目光转向“上市”,还在2021年接受上市辅导的前一年,频频借助营销活动造势“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