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电新7月26日更新追踪复合集流体,观点如下文:
市场对复合集流体的投资当前阶段,偏向于交易边际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核心还是产业周期太早,没办法对哪些企业领先做出判断。
而我们对东材科技(601208.SH)的更新:一是认为市场低估其材料端的进展;二是所有人都在聚焦设备、材料,忽略了未来弹性更大的上游基膜。
1、PP铜箔已实现批量送样:东材科技已实现附着力(胶带测试大于4牛,后续希望跟pet做到相同6牛,难度很大)、方阻(小于14毫欧)等关键参数的突破。
并于6-7月陆续向头部电池厂批量送样,实现了弯道超车,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优势之处在基膜-复合集流体一体化。性能突破的关键在于基膜改性。
2、核心客户:目前已向头部几家大厂送样(小卷),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东材在新能源车薄膜层面就和B公司有深度合作,而近期对C送样客户端也有反馈。
关注基膜的弹性
市场主流判断PP基膜不会紧缺,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复合集流体渗透率提升的速度。
从供给端来看,国内能生产BOPP基膜的主要是嘉德利、东材科技、铜峰电子三家,嘉德利目前的产能约1万吨,东材产能1.4万吨(6000吨有望于今年年底扩产落地),铜峰电子的产能约为1.3万吨。龙头三家的主要需求方向是特高压、新能源车风光储等,能预留给复合铜箔的基膜较少。
从需求端看,我们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风光储对应的基膜需求有望超4万吨。特高压对BOPP的年需求约为3000-5000吨。复合铜箔我们假设2025年渗透率为10%,1600GWh电池,单GWh需要50吨基膜(考虑一定量的基膜应用时的损耗),对应的年BOPP需求有望达8000吨。
核心在于,行业或在复合集流体应用快速突破情形下面临基膜供不应求(扩产周期通常在3年左右,2年设备交付+0.5-1年的调试)。目前的设备都是海外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