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炎热的夏天,可谓奥迪的“多事之秋”。
近期,继奥迪全球CEO杜思曼提前“下课”后,有国内媒体报道奥迪正在与上汽集团就购买其高端电动平台进行谈判,或将使用上汽智己汽车的电动汽车平台。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事向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和奥迪三方进行询问。上汽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如有重要进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智己方面则回应不清楚此事;奥迪方面暂未有最新回应。
不过,在传闻发酵的一周前的7月4日,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市场及销售董事贺熙曼到访中国。这一次,是这位热情的女总裁在疫情之后第一次到访中国,上一次是在2020年7月。
贺熙曼中国行,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奥迪中国加油打气。“回首过去三年,对汽车行业的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我们经历了像供应链中断等等一系列挑战。所以,奥迪在2022年的表现跟一贯以来的优异业绩相比,可以说并不相符。”7月4日,贺熙曼到访中国后立刻面对中国媒体。
“不过,今年前五个月,奥迪在华的销售业绩实现了很大的提升,同比增长了5%。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奥迪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攻势。新产品会一款接着一款地投放到市场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谈及与上汽的合作时,贺熙曼表示奥迪与上汽方面正在制定一个新计划,但目前仍在商讨中。“上汽集团一直是大众汽车集团长期信赖的合作伙伴,所以作为奥迪在华第二个合作伙伴,上汽再合适不过。通过‘双合作伙伴战略’,我们希望有效激活奥迪在华的增长潜力。上汽奥迪将着力打造中国市场的独有车型和探索线上销售模式的创新。新计划仍在商讨中,我们会及时与媒体沟通。”
显然,奥迪中国在努力平衡南北奥迪两个合作伙伴。“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在加速建设,这是奥迪在华第一个仅生产纯电车型的生产基地,我们希望打造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满足甚至超越中国用户对电动化、数字化的期待。未来,我们会更着重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业务。到2025年,我们也会看到上汽奥迪推出的智能网联汽车。”7月4日,陪同贺熙曼面对中国媒体的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奥迪购买智己平台并非空穴来风,双方的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而贺熙曼的中国行是否会成为最后的推动力量,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购买智己平台反哺上汽奥迪,打破奥迪现有的被动局面,完成在中国市场电动智能化的成功转型,才是关键。
奥迪急了奥迪急了,急在销量。
“以我在汽车行业25年的工作经历来看,这个行业衡量成功和失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量。”7月4日,贺熙曼在中国媒体见面会上表示。
这句话也直接击中奥迪近年的痛点。公开数据显示,奥迪全球销量自2017年达到187.8万辆的巅峰后便一路呈下滑趋势,逐渐拉开与奔驰、宝马的差距。近三年来,奥迪全球销量更是跌破170万辆,垫底BBA。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奥迪全球销量分别为169.2万辆、168.9万辆和161.4万辆,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则分别为72.6万辆、70.1万辆、63.6万辆,而同期的奔驰、宝马虽也受到疫情、供应链等影响,但仍固守在200万辆的大关之上,2022年全球销量分别为204万辆和21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分别为75万辆和79万辆。
进入2023年,奥迪与奔驰、宝马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今年一季度奥迪全球销量同比反弹8%至42.18万辆,但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进一步下跌15.6%至13.64万辆;同期宝马、奔驰全球销量仍保持在50万台以上,在华销量分别为19.5万辆、19.1万辆。
为此,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曾在6月21日的大众集团资本市场日上非常直白地表示,“奥迪品牌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近年来并没有表现出来,我们没有捍卫它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
奥博穆指出,奥迪的车型阵容不仅在竞争对手面前落后,甚至还没有达到自身的实力水平。
老旧且缺乏吸引力的现有车型组合是奥迪难以进一步增长销量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奥迪在售所有车型的平均上市时间高达5.5年,与全球平均7年一次迭代的水平相比明显老化。
而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增量市场上,奥迪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数据显示,奥迪近三年的电动车销量分别为5万、8万和11万辆,销量占比最高不足7%。
奥博穆直言,大众集团的业务高度依赖中国,纯电动汽车产品线与中国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目前奥迪并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电动平台,而是采用大众集团品牌共用的4个电动车平台,分别是MLBevo平台、MEB平台、J1高性能电动平台以及PPE平台。
MLBevo平台原本是基于燃油车生产而开发的,目前基于MLBevo平台打造的唯一纯电动车是奥迪e-tron,但这也是一款标准的“油改电”产品。
MEB平台主要用来打造大众ID.纯电车型偏入门级的车型。据悉,奥迪计划使用这一平台制造中型和小型的纯电动汽车。
J1高性能电动平台属于保时捷品牌主导,从MSB燃油平台升级改进而来,主要用来打造高端纯电轿跑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