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分行因涉及五类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145万元。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衢州分行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未落实合同面签制度;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信贷资金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且整改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到位,对公信贷资金被第三方使用,部分贷款本息由第三方归还;结构性存款销售不规范以及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等。
作为曾经的“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城商行之一,也是首家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的城商行。但2022年财报发布后,北京银行一哥宝座已然岌岌可危。
2022年,北京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均被江苏银行赶超,不仅多项业绩指标下滑,而且其不良贷款规模持续走高、合规性风险升高。此外,北京银行的净息差、净利差、不良贷款率等多项指标均处于上市城商行尾部行列。
这些因素或许引发大股东对于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担忧,包括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阳光人寿等在内的前十大股东已持续减持。
北京银行痛失“城商行一哥”宝座
年报显示,2022年北京银行总营收662.8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为247.6亿元。2022年,同梯队的江苏银行以705.7亿营收、253.9亿元归母净利润的成绩,全面超过了北京银行,成为了新晋“城商行一哥”。
虽然北京银行只是一家城商行,但其资产总额和净资产一直“霸榜”,不仅如此,北京银行在近20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当中排在前15位,仅次于国有六大行以及一众大型股份制银行,实力可以说是十分雄厚。
然而,经历了业绩狂飙十年以后,北京银行近年来增速却连年减速。与过往业绩相比,北京银行2022年营收增速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净利润增速则是继2014年之后,时隔七年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
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北京银行业绩增速再度放缓,营收出现了负增长,跌至164亿元,同比下跌6.92%;归母净利润增速也下滑至1.9%,约为74.93亿元。
将北京银行的业绩拆分来看,其营收约八成依靠利息净收入,还有近两成是由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这两项构成。
而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在2022年几乎没有增长,而2023年的一季度,则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下滑趋势,同比减少了3.37%。
同时,北京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资金收益增幅也在下滑。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今年一季度仅为13.82亿元,同比大减了53.06%,而投资收益虽然还在增长,但增幅却收窄至2.93%,较去年两位数的增长堪称断崖式下滑。
资产质量不佳、多项指标恶化
不良贷款规模居城商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北京银行多项风险指标也亮起了红灯,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在持续上升,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均处于业内较高水平。
截至2022年底,北京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约257亿元,在六家营收300亿元以上的城商行中排名第一,较第二位的上海银行多了90多亿元。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依然处于上升态势,达到了约258亿元,仍然是业内第一。
从不良贷款率看,截至2022年底,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约为1.43%,不仅在6家营收300亿元以上的城商行中排名第一,也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也位居前列;今年一季度报显示,其不良率仍然高达1.36%,依然是业内首位。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银行的不良率都处在业内前列,从2020年至2022年,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1.44、1.43。
除了不良贷款以外,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在持续下滑。其年报显示,2022年,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86%,资本充足率为14.04%。
而北京银行2021年底的数据则显示,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45%,资本充足率为14.63%。
可以看出,北京银行2022年底的资本充足率相较2021年底的数据均有下滑,同比分别减少0.32、0.6、0.6个百分点。
财报显示,截止2022年底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仅为210.04%,同比下降了0.09%,在6家300亿以上营收规模的城商行中排名末位。到今年一季度,虽然比起2022年年底有所提升,但仍然处在行业末位。
非标资产减值风险大增
多位大股东纷纷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22年底,北京银行投资的债权投资累计有约7060.9亿元,其中债券4668亿元,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累计约2318亿元,当年度累计减值准备为309.4亿元。且近年来,北京银行的债权均遭遇了大额的减值。
这些数据说明了北京银行非标资产减值的巨大风险,也体现了其风险管理的难度愈发增大。
此前,联合资信还曾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北京银行违约投资资产中的借款主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涉及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国安城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北顺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经纬置地有限公司等。
而根据北京银行近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