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期望报酬率是企业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本次评估中采用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遵循债权成本与资本结构匹配的原则,以企业债权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确定债权期望报酬率,经计算,企业债权加权资本成本与市场利率水平不存在较大偏差。
6、折现率WACC的计算
根据以上测算,得到各年度折现率测算如下:
(四)相关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以及较高增值率的原因
根据上述说明,公司2023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由于公司在客户拓展、产品生产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业绩处于爆发增长期。本次收入预测数据与行业发展情况、超隆光电于评估基准日附近的业绩开拓情况以及2023年1-4月份期后业绩发展情况匹配;对成本费用预测,公司预测毛利率水平与历史年度匹配,此外随着公司业绩显著增长,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公司各项费用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具有合理性及可实现性。所得税预测中,未来年度预测所得税率与历史年度相同。
折现率测算方面,本次折现率测算选用WACC模型,按照《资产评估执业准则》以及《资产评估专家指引第12号一一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中折现率的测算》的相关要求进行测算。
综上,本次各项评估参数选取与公司经营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匹配,各项参数选取具有合理性,评估结果较账面值大幅增值主要系公司未来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具有合理性。
(2)请列示安徽超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全年和2023年以来的经营情况,说明标的公司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超隆光电2022年全年和2023年以来的经营情况与业绩承诺对比如下:
超隆光电2022年全年业绩情况已达到业绩承诺,根据超隆光电2023年以来的经营情况正常,订单稳定,预期下半年仍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因此,公司认为超隆光电经营情况符合预期,不存在减值迹象。
(3)请充分论述你公司跨界投资新能源资产的原因,你公司的立项、论证及筹划过程,以及必要性、合理性,可能对你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本次决策是否审慎合理,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一、公司跨界投资新能源资产的原因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将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各部委亦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以配合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规划的实施,如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12月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着力提高能源供给水平,加快风电、光伏发展,稳步推进水电核电建设,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国家电网在2021年3月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
(二)光伏组件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全球各国光伏产业政策的推动和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发电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光伏组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组件是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游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与发电市场结合紧密。受益于全球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推动,全球光伏组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IRENA的预测,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提供全球25%左右的总电力需求,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8,519GW,未来30年将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下游应用市场装机容量的增长将持续带动光伏组件需求的上升,因此光伏组件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超隆光电具有新能源投资潜力性
1、具有光伏产业的专业人才优势
公司投资的超隆光电的各创始股东的实控人为从事光伏硅片、硅料、电池和组件业务的专业人士,核心管理人员都具有在光伏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经验,有着丰富的光伏行业阅历、专业背景及管理经验。超隆光电组建了一支专业技能扎实的优秀团队,建立了优秀的人才激励机制。超隆光电是专注、专业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拥有完整自动化流水线,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其中一期总体设计产能为3.5GW,截至2022年10月底已完成2.5GW产能的建设;二期总体设计产能为5.0GW,主要产品规格为182单双玻系列产品、210单双玻系列产品等各类高效光伏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地面光伏电站发电系统。
2、供应链系统优势
超隆光电地处安徽和江苏交接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光伏组件行业供应链环伺周边,并且能够非常便利地到达主要客户工厂和产业聚集地。
3、光伏组件生产线设备优越
超隆光电所选用的设备均来自于光伏行业排名前列的主流厂家,其中划片机和IV测试仪、焊接机、层压机、叠焊机等均来自知名厂家的流水线。超隆光电截止2022年6月底实际落地四条目前行业较为先进的流水线,专业生产182和210电池的各类高效组件。
4、履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全球变暖是人类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