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所支持的企业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浙商银行、江西银行等多家银行推行人才金融,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促进人才链和资金链良性互动。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以人才为起点,以金融为纽带,银行通过全面深化人才金融,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可以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科技创新加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深度融合,为打造现代化创新体系、产业体系提供有效金融支撑。
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助力“四链融合”
党的二十大号召“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需要金融机构不断以创新精神服务企业融资新需求、新赛道。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牵引和支撑,是串联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要素。然而,人才创业普遍会遇到研发资金短缺、轻资产融资难的问题。
近日,记者从浙商银行了解到,该行以高层次人才为对象,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满足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金融需求。目前,已为2200多名高层次人才提供近130亿元的融资,支持近百家人才企业实现上市。
人才金融是如何实现的?据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以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为切入口,对接各地政府、园区以及担保、创投等机构,设立“人才之家”,打造服务人才的金融支持生态圈;通过建立人才评分卡模型、推出人才专属金融产品等形式,系统性构建以高层次人才个人价值为依据的高效率金融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人才金融顾问服务,持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创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积极帮助人才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李博士是国内知名的发动机控制器专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得大奖,属于业内知名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产传感器存在陶瓷材料零件一致性差等问题,长期被德国垄断,我们一直想做自己的企业品牌。”李博士告诉记者。
2020年,李博士创办的浙江科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在湖州落户。由于在湖州没有自有厂房,难以通过常规的抵质押获得银行融资,而企业处于初创期,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浙商银行了解到该企业的经营难题后,组建了金融顾问团,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基于李博士的人才身份,以及企业创新创业属性,浙商银行为其设计了“人才银行”金融服务方案,运用“人才支持贷”产品,通过绿色通道,为该企业发放400万元信用贷款,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
有了资金,浙江科瑞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研发难题,实现了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国产替代,大额订单接踵而来,年销售额由最初的3000万元扩大到8000多万元。
人才金融也需要银行机构善于运用政策工具。
曹先生是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行业知名专家,也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他在可再生能源电源变换技术领域提出了多项创新方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主持了10多项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在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的背景下,曹先生积极投身事业,创办了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聚焦光伏、风电、风光储氢充多能融合等领域,在全球光伏电站开发商中位居前列,是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创领者。
新能源发电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研发的行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及研发所需资金体量较大,浙商银行主动对接企业,运用各项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2021年11月,该公司接手某一电站项目,原来的融资方式成本较高,资金使用受限,审批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难题,浙商银行灵活利用人民银行推出仅一个月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创新产品,为企业投放了首笔贷款,帮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也精准借助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人才新能源企业发展。
通过扶持一个创新型人才企业,链接上下游企业,打造成“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也是人才金融的内在逻辑。
浙商银行运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以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企业,为下游经销商提供光伏贷,有效解决了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了以人才链打通资金链。
除浙商银行外,江西银行也积极推动人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该行组建总行及分行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江西省内11个地级市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建立人才金融服务联络人制度,对人才客户一对一营销,开展人才名单制服务定期回访、跟踪人才服务需求。
例如,C公司作为一家以研发和制造化工产品为主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公司董事长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国家级人才。2022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该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有较大融资需求。江西银行第一时间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公司基本情况及资金需求,向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