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摘"B"看诺诚健华(9969.HK/688428.SH)的进阶之路
时间:2023-05-12 08:32:38来自:格隆汇字号:T  T

5月10日,诺诚健华(9969.HK;688428.SH)发布公告,近期已经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将在5月12日正式将“B”标记从股票代码中移除。此外,公司也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数据。受相关利好影响,公司在A股和港股11日分别收涨8.05%和9.34%。那么这次摘牌对于诺诚健华意味着什么?一季报又透露了哪些利好?

为什么能摘“B”?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次允许尚未有盈利、预计市值超过15亿港元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

“18A”章节的推出被认为是港股25年来最大的制度性改革。这对于我国新锐创新药研发企业无疑是个重磅利好消息,15亿港元的市值门槛并不算高,国内进入B轮融资的生物技术企业估值都在2亿美元以上(约合15.6亿港元)。对此,中国的初创生物技术企业将不必远赴美国,更多优秀的生物技术企业可以优先考虑赴港上市。

时至今日,港交所“18A”新政落地已有5年时间。期间,一共有5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通过“18A”章节成功登陆港交所,累计募资达1163亿港元。也是自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港股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

顺利揭下“B”标签被视为港股“18A”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家Biotech成长壮大的重要指标。

而诺诚健华能够成功褪去“-B”桎梏,也是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3)条下的市值/收益测试。

具体而言,公司具备不少于3个会计年度的持续经营记录,至少前3个会计年度的管理层维持不变,并至少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拥有权和控制权维持不变。公司2023年5月10日的港股市值约为168亿港元,高于上市规则第8.05(3)条规定的40亿港元。

根据诺诚健华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度(即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总收益约为人民币6.25亿元(约7.13亿港元),高于上市规则第8.05(3)条规定的5亿港元。因此,诺诚健华符合条件根据上市规则第8.05(3)条上市。

成功摘”B”的的关键密码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也迎来摘“B”的阶段。

而挖掘成功摘除B的原因,无外乎是三大类:(1)创新管线持续放量(如大部分以创新药为主营业务的biotech);(2)新冠疫苗爆炸式增长(如康希诺);(3)类似药助力摘B(如博安生物)。

对于创新药而言,最为核心的发展路径,自然就是创新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持续放量,这也是大部分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从biotech向biopharma发展的关键一步。

以诺诚健华来说,其摘B就得益于核心重磅产品商业化后不断放量。

诺诚健华在奥布替尼上市首年后凭借2021年药品销售收入2.15亿元,营业总收入10.43亿元的成绩单,成为已经实现商业化的18A生物医药公司中2021年单年药品销售收入第一的创新药企。

2022全年,诺诚健华继续快速放量,药品收入达到5.66亿元,同比增长163.6%,大步向Biopharma迈进。2023年第一季度在奥布替尼纳入医保后持续增长,药品收入约1.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43.02%。

诺诚健华:进入2.0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一家凭借18A条款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去掉“-B”并不单是股票代码改变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这家公司是真正开始挣钱,逐步从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走向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更有发展成为Bigpharma(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潜力。

对于诺诚健华而言,公司并不止于摘除“B”,而是真正进入了2.0快速发展阶段。未来3-5年内将推出3-5款创新药上市。

首先,诺诚健华在资本市场上升级,作为红筹股成功回A,成为“A+H”两地上市的创新药企。

虽然在2022年不确定性强,资本市场风格多变,但诺诚健华自登陆科创板以来股价走势表现强势。根据WIND数据显示,即使在科创50指数以及医药指数表现低迷时刻,公司依旧能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股价最高区间涨幅近80%,大幅跑赢同期板块表现。

白线:诺诚健华,绿线:医药指数,紫线:科创50指数

其次,诺诚健华在研发层面创新升级,不仅资金使用效率高,好钢用在刀刃上,更是在研发能力上不断强化,在研管线层层推进硕果累累。

现金,对于biotech们而言则是维系生存的根本。开源节流,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困难无比。作为在biotech中拥有超厚“荷包”的诺诚健华,在现金/研发费用比例上位列第一,拥有充足的子弹进行研发创新。

而从结果上来看,诺诚健华的研发成果也十分亮眼。

从布局领域上来看,诺诚健华不断“增厚”管线,在血液瘤、实体瘤、自身免疫领域深度布局,通过差异化竞争不断扩展适应症边界。

目前,公司拥有奥布替尼(BTK抑制剂)、tafasitamab(靶向CD19的单抗)、ICP-B02(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ICP-490(CRBNE3连接酶调节剂)和ICP-248(BCL2抑制剂)等具备高度差异化竞争优势及协同效应的血液瘤治疗产品。

其中,奥布替尼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布替尼于2023年4月获批治疗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