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接近尾声,如果讨论这年话题度最高的行业,预制菜必须算得上一个。
在预制菜行业中,除了常见的预制菜肴,速冻米面类食品,也是个值得讨论的行业,也就是包子。
据相关媒体预估,在2021年,国内包子店门店数量整体将达到15万家,市场规模大约在600亿左右。
包子属于早餐经济中的一个类目。
其实早餐市场是很难呈规模性运转的。由于全国各地区消费者对早餐的喜好不同。例如河南地区喜欢胡辣汤,但重庆喜欢吃面,江浙一带非常喜欢吃包子。这种饮食习惯决定了,某个品牌离开本土市场后,很难打开销路。
巴比馒头恰是崛起于华东地区。这家公司在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以包子打开早餐业态。
后有网红包子品牌“包馔夜包子”在10月份宣布完成近千万天使轮融资。包子赛道正在受资本市场的注意。
我们可以以巴比食品来了解包子赛道的发展情况:这门生意赚钱吗?
一家供应链公司翻阅巴比馒头上市招股书及2020年、2021年财报,其整体业绩表现及疫情期间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趋于良性的。
从财务数据看到,巴比馒头从2017年至2021年,每年营收分别为8.67亿、9.9亿、10.64亿、9.75亿和13.75亿,对应的净利润为1.13亿、1.43亿、1.54亿、1.75亿、3.14亿。
分开来看,是哪些业务在为巴比食品赚钱?
巴比食品2021年财报显示,营收主要来源于三部分,食品类贡献收入12.39亿,加盟商管理收入4556.28万,还有包装物及辅料收入9039.35万元。
能看出,食品是巴比馒头主要的收入来源。
进一步看,作为巴比食品的主要收入来源,具体是什么内容?
巴比食品除了销售包子之外,还有其他外购类产品。这里的食品类包括面点类、馅料类和外购食品品类,分别来带了4.69亿、3.65亿和4.05亿。
就是说,巴比食品主要靠卖馅料、面点和外购食品赚钱。
据相关报告显示,10个人中有7个人会在路边早餐车上购买早餐,这导致早餐行业客单价低,且行业集中度低,整体消费力比较零散,加上地域特性,早餐很难起量。
既然如此,巴比食品如何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收入10亿级包子早点呢?
进一步看,发现巴比食品实际上不靠卖一个个包子和一杯杯豆浆赚钱。
巴比食品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
从巴比食品的直营店来看,直营门店营收2554.48万元,相对于上年同期增加了106.77%。据该公司在财报中解释,“主要一方面是上年受疫情影响,本年销售恢复,另一方面是直营店数量增加。”
通过财报看到,在去年同期,巴比食品17家直营店年收入共计1235.87万,疫情恢复后,增加了2家店的同时,业绩很快增加2482.09万。
直营店反应了巴比门店的赚钱能力。不过,他们显然不靠自己开直营店卖一个个包子赚钱。
早餐生意的特别之处在于,对选址要求很高。既不能太贵,还得离消费者生活和工作近。且网点要足够密集。
巴比食品放弃了重资产开直营店的模式,为了追求扩张速度,得以快速轻资产扩张铺设网点,巴比食品选择了加盟模式。而这一选择,无疑打通了早餐店低集中度的模式弊端。
从财报看到,特许加盟店为巴比食品带来了11.21亿的收入。也就是说,上述提到的食品类收入,均为巴比食品向加盟商售出所带来的。
由此看出,巴比食品实际上是一家靠加盟商赚钱的公司。
“善变”的原料价格巴比馒头直接向加盟商出售原料,减少了人力成本和门店房租等投入。不过,另一方面,巴比馒头的产品标准化做到什么程度?它又是通过哪些方面做到标准化的?
产品制作包括原料、制作生产和配送三个重要环节。
首先是原料部分,可以发现,巴比食品的几种产品毛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0年,巴比食品的面点类产品毛利同上年递减6.93%,馅料类产品毛利同上年相比,下降了9.38%,而外购品类属于产品类,并不受周期性波动,仅出现0.2%的下降。
对于毛利的下降,巴比食品当年在财报中解释,“原材料价格上涨;产量减少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增加。”
到了第二年,这种下降仍在继续着。
2021年,巴比食品面点类产品毛利下降了2.1%,而馅料类毛利下降了1.93%。
这类原材料容易受到周期性波动,因此,原材料的上涨于产品销售而言,是一项潜在的风险。
最典型的如猪肉。在巴比食品招股书中的采购列表看到,2017年至2019年,巴比食品采购的冷鲜、冷冻类原材料占比分别为37.7%、38.5%、45.33%。
同时间段内,肉的单价由2018年的17.62元增加到2019年的21.32元。这意味着,巴比食品的采购会受到物价周期性浮动影响。
毕竟做规模化是为了优化成本模型,如此一来,巴比食品的成本将成为其模式的一大不可弥补的弊端。
从结果来看,巴比食品显然也不能控制这一变化。
巴比食品是“中央工厂+门店网络模式”的模式,由基地统一采购原料,进行加工、冷冻储存和配送。
现阶段,巴比食品已经在上海、天津和广州设立了中央工厂,专门生产面点类和馅料类产品,覆盖半径350km。总部每天按照既定好的时间向加盟门店和直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