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科技的A股自动驾驶注册首秀:闯关赛道寒冬
时间:2022-12-13 10:32:48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冬夜,A股或将迎来首个严格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企业。

近日,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的科创板注册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按招股信息,纵目科技拟募集资金20亿元,分别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在A股绝大部分拥有自动驾驶业务的公司中,自动驾驶业务若非整车厂下属事业部,就是主机厂商一级供应商(Tier1)新开辟的子业务,再不然便是类似中科创达(300396.SH)等软件外包起家企业切入自动驾驶赛道的企业。

由于这些公司对其智能驾驶业务分项描述往往语焉不详,外界很难窥视自动驾驶行业经营之现状。

而纵目科技的科创板注册信息牌披露,令外界首次有机会对这个神秘行业的收入成本结构、商业模式甚至当下的困境,有更为定量的了解。

“孤勇者”与近年被风口吹起的自动驾驶企业不同,纵目科技早在2013年便宣告成立,成立之初便聚焦在自动泊车这一低速场景,以图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成立当年,纵目科技便与当时主要聚焦前装导航Tier1的德赛西威(002920.SZ)签订了首个合作协议,并发布业内第一款导航车机和全景主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015年,公司联合航盛电子签署了ADAS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协议;而在2018年公司便得到了一汽集团低速泊车系统的项目定点,首次成为Tier1级别供应商。

回首自动驾驶行业潮起潮落,纵目科技或该会庆幸当时聚焦商业化的选择:航盛电子当时则是国内最大的车内音响供应商之一,拥有丰富的主机厂资源;而德赛西威后来更是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动驾驶硬件供应商,与高通、英伟达高算力座舱、自动驾驶芯片域控平台均有合作。而事实上,高通已经是纵目科技IPO前D轮融资的投资人之一。

早期的商业化探索,也令公司拥有了相当一部分的自动驾驶业务收入——即便其绝对数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相比仍略显“寒酸”。

招股书显示,2020、2021财年及2022年一季度,纵目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83.04万元、2.27亿元和9003.48万元,亏损分别为2.09亿元,4.16亿元和1.55亿元;同期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9亿元、-4.6亿元和-1.6亿元。

事实上,亏损是当下所有自动驾驶企业的共同点。

横向来看,同样聚焦ADAS和泊车业务的美股自动驾驶第一股,也是英特尔子公司的Mobileye(MBLY.NQ)在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为9.67亿美元、13.86亿美元,亏损为1.96亿美元和0.73亿美元。当然,Mobileye已是财报“最美好”的美股自动驾驶企业。

诸如L4级自动驾驶公司Aurora等,今年上半年动辄亏损10亿美元以上,收入则不足1亿美元,同类公司在美股亦比比皆是。

在如此行业环境中,纵目科技选择登陆资本市场,颇有点“孤勇者”的意味。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申报科创板上市的智能驾驶公司,首先由于公司符合科创板定位,属于科创板行业领域要求和科创板属性要求,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第二套上市标准。此外,公司也基于技术、产品、业务及客户拓展情况才选择上市。”纵目科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附加值有待挖掘“为车企提供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颇难理解的商业模式,在纵目科技披露招股书后也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根据招股书的业务描述,公司主要提供三套全栈解决方案,包括全景监控、自动泊车辅助和自主泊车三套方案。

记者发现,三套方案事实上依次按照方案智能化程度配套更多的传感设备,设备构成则从纯视觉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到毫米波雷达等。

由于视觉雷达及超声波雷达的价值含量和门槛较低,纵目科技的高附加值主要由控制单元及研发收入组成。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控制单元近年收入占比在63%到54%不等,传感器则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从25%到41%不等;通常被认为附加值较高的研究开发服务仅在2020年占比达到26.14%,其余财报期均占比较低。

控制单元是全栈自动驾驶方案的价值集中所在,其根据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级别高低,往往会集成多种单片控制芯片或高算力集成SoC,智能化程度和研发门槛较高,价值含量占比也较高。但同时,公司自动驾驶企业的大部分芯片仍以外采为主,成本负担也并不小。

根据公司披露,在上述报告期中,公司芯片采购额占物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0.86%、61.06%、69.53%和60.66%,控制单元,传感器附加值几乎为芯片成本所占。而由此导致公司整体毛利水准也较低,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75%、16.43%、13.21%和10.38%。

仅从成本结构观之,纵目科技尚未能让投资者感知到自动驾驶企业与传统Tier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差异。

2021年下半年至今,汽车芯片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缓解,而由于需满足定点车销售下线需求,导致零部件厂商的芯片边际需求价格极高,贸易商芯片价格普遍百倍于原厂价格,少量采购现货芯片便会极大程度影响公司业绩。

“受芯片供应链紧张,芯片价格急剧上升,公司为保证产品供应采购部分芯片现货,导致了芯片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据较高比例。未来,随着芯片短缺情况逐步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