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新能源产业仍获得较高关注。平安证券研究显示,三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产业景气度仍维持高位,净利润累计增速为49.0%,增速较今年上半年继续上升3个百分点。凭借短期的行业高景气及政策支持,新能源板块的投资价值获得市场认可。
11月14日起,广发新能源精选股票型基金(A类:015904;C类:015905)将在华夏银行、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发行。拟任基金经理郑澄然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多年研究积累。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主修微电子专业,辅修经济学学位,硕士转读金融学。2015年毕业后,他加入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任行业研究员,主要负责光伏、风电、电网设备等新能源板块研究。
2020年5月,郑澄然转到投资岗位任基金经理,先后管理广发鑫享、广发高端制造等产品。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他在光伏、新能源车、储能等成长行业取得较好的配置效果,取得相对较好的投资回报。Wind统计显示,自2020年5月20日至今年11月4日,郑澄然在广发鑫享的任职回报136.46%,年化回报41.82%。另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11月4日,广发鑫享近2年、近3年的回报分别为43.88%、204.48%,均排在同类第一{产品类型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基准股票比例0-30%),排名分别为1/75、1/73}。
展望新能源的长期前景,郑澄然认为,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之下,新能源将逐步成为主力能源,成长的能见度、确定性提升。不过,处在不同产业趋势周期中的细分行业,其估值以及对应的板块机会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其中,他重点关注的是光伏、新能源车和储能三大细分领域。
新能源产业维持高景气
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利润筑底、结构分化,是当前券商对上市公司三季度经营状况的主流论调。海通国际研报显示,三季度全部A股、剔除金融后的A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6%和3.1%,海通国际预计全年增速分别为3%和4%。
在三季度,新能源产业仍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景气上行趋势。平安证券研究显示,三季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业绩景气度仍维持高位,净利润累计增速为49.0%,增速较今年上半年继续上升3个百分点。剔除上半年增速为负的农林牧渔板块,这一增速仅次于煤炭及有色金属,高居30个中信一级行业前列。而在细分行业中,光伏、储能等细分板块表现强劲。
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景气走势,平安证券持乐观态度。其指出,首先,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三季度资本开支累计增速达到30%以上,显示行业扩张意愿较高;其次,在全球经济衰退以及需求不足的预期下,资源品价格开始回落,上游成本缓解有助于利润释放。
国金证券在11月7日发布的报告中对光伏板块三季度的盈利进行点评。报告指出,在行业受到全球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三季度主流光伏制造企业普遍实现了超市场预期的盈利表现,且大部分公司仍实现了季度出货量和单位盈利能力的环比提升,反映出终端需求的持续高景气以及龙头企业在外部环境扰动中的经营韧性。
展望四季度,国金证券认为,9月国内需求开始拉货启动,反映Q4内需强度/刚性超预期,随硅料新建产能逐步爬产放量,Q4需求有望持续高增。其中,10月31日硅片龙头报价现拐点,硅料价格有望在年内松动,但考虑到目前硅料11月产量签单比例基本过半,预计年内降幅有限,Q4行业大概率呈现“产业链价格相对坚挺(或最多温和回落)背景下的持续放量”。
最近几个月,A股市场震荡回调,新能源板块的估值也回到近五年的相对低位。据Wind统计,截至11月3日收盘,新能源指数(000941.CSI)市盈率PE-TTM仅为21.16倍,处于近五年来的0.33%分位。其细分行业中,光伏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上述同源数据显示,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市盈率PE-TTM为28倍,处于近五年来的6.29%分位。
多维度把握新能源产业机会
在全球能源脱碳及国内产业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主题成为近几年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门赛道。不过,新能源主题涉及众多细分领域,仅按大类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能源发电,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产业(包括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另一类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整车制造、装置和配件制造、相关设施制造、服务等。
“新能源的不同细分赛道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对应的机会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郑澄然介绍,2020年以前,新能源产业处在萌芽期,表现出同涨同跌的属性。而今年,不同板块之间的表现差异非常大。比如,今年电动车表现相对低迷,而储能表现则非常强劲。也就是说,同样是在新能源方向,但不同细分行业处于不同产业周期和趋势中,供需格局也有所差异,估值定价及股价运行方向并不一样。
从长期空间来看,郑澄然分析认为,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将逐步成为主体能源,发展空间被打开。储能处于从0到1爆发式增长阶段,光伏、海风和电动车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都蕴含着较多投资机会,可以关注其中供需格局健康、受益技术进步的细分方向。
郑澄然进一步介绍,光伏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代表,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