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百川股份(002455.SZ)发布子公司锂电池二期项目进展公告。公告称,子公司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基新能源”)锂电池二期年产1GWh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装置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进入生产阶段。对此百川股份表示,海基新能源二期项目的顺利生产,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巩固市场地位。近日,百川股份多次在互动平台接受并回答关于投资建设电池产线和电池回收项目以及投产负极材料项目等等与新能源业务相关问题。
百川股份作为国内环保型化工龙头企业被人们所熟知,而近期其新能源储能相关业务热度一度盖过其主力化工业务,频频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随着储能热度的持续升温,企业纷纷加大储能投资布局,储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百川股份以其子公司海基新能源为核心所打造的储能全产业链布局,逐渐完善成型,进入大众视野,也为百川股份开启多轮驱动,释放新增长曲线打下基础。
先手布局,子公司市占率位居国内同业第三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加之多重政策因素的有力推动,新能源发电占比得以大幅提升,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所引发的能源消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储能正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最佳方案,大规模、系统性储能配套的需求激增。因此,新能源配储已成大势所趋。
此前,百川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打造锂电材料生产—锂电池生产—锂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模式,目前已有多个项目投产。专注储能电池的海基新能源作为集团储能布局的关键一环,近年发展迅猛,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据悉,作为百川股份子公司的海基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4月,基于电芯产品开发出各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储能系统等,公司的产品定位于“泛储能”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风光发电消纳、微电网、AGC调频、用户侧、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多个领域。
技术方面,作为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海基新能源大力投入研发,产品经过业内专家论证,具有雄厚的技术储备。2021年度公司获得中国十大储能电池企业、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多项奖项和奖荣誉,已陆续推出了方形铝壳磷酸铁锂100Ah电芯,120Ah电芯、150Ah电芯,280Ah电芯、BalancePower工商业储能系统,以及BalanceFlow液冷储能系统等,并加快布局大容量储能电芯和系统的研发生产,着力打造全系列产品体系。据开源证券信息,海基新能源于2021年便推出280Ah储能电芯,极早掌握大容量储能发展趋势。据公司介绍,磷酸铁锂280Ah储能电芯将在2022年10月批量下线,280Ah储能模组已完成设计开发,可同步实现批量化生产销售。
产品与产能方面,海基新能源提供从单体电芯到系统的各个层级储能产品,产品通过GB/T36276、IEC62619、UL1973、UL9540A等测试,下游应用覆盖至大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产品、户用储能设备以及通信备电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已与南方电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正泰电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
据了解,海基新能源目前已建设4GWh锂电池生产线、独立的研发生产线和PACK产线,并积极布局、落实10GWh产能目标。百川股份近期在路演活动中表示,海基新能源产线在持续扩产中,公司看好海基新能源未来发展前景。
自成立以来,海基陆续实施了大量储能项目,累计出货量超2GWH。《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20年在国内储能电池行业中,海基新能源市占比位居第三,随后2021年依旧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业内人士表示,海基新能源目前已成生产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的代表企业。
协调发力,一体化产业链整合铸造竞争壁垒
2022年堪称储能产业业绩爆发元年,面对高涨的需求,众多玩家切入赛道,不少储能企业也宣布扩产计划。在激烈竞争中,百川股份的储能布局能先声夺人,不光源自海基新能源的“强力发声”,也要归功基本建成的储能电池全产业链。
电池作为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超过50%。但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储能电池系统成本持续走高,电池原材料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2年6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47.10万元,同比增长高达420.94%。成本大幅上涨使企业利润下降。在此背景下,百川股份极具战略性眼光,对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利用自身化工业务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在锂电材料领域布局延伸,同时为海基新能源实现降本并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早在2017年百川股份便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前海新能量签订了《石墨烯应用研究合作协议》,强强联合共同针对石墨烯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烯新原理电池技术展开研究,可见公司管理层的前瞻性眼光和对新材料、新能源具有长期规划。今年5月,百川股份发布公告称,孙公司宁夏百川新材料年产2万吨锂电池资源化利用装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具备试生产条件。百川股份表示,该项目有利于完善公司锂电材料产业链布局,通过对废旧锂电池材料属性变化和原料的有效分离提纯,可以实现废锂电池安全、环保、有价值的资源循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