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排行榜”中,长沙银行位列第36名,较2021年上升4位。2022年是长沙银行成立25周年,也是登陆资本市场的第四个年头。在金融业改革深入推进的十年间,长沙银行不断稳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12年,经营业绩攀新高,吸收存款突破千亿元,省内外发展纵横拓展,竞争力得到广泛认可;
2015年,“快乐银行”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标签,战略愿景的确立开启快速稳健发展的新征程;
2018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湖南首家上市银行;
2022年,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跻身全球银行200强。
作为一家城商行,在自身实力增加的同时,长沙银行更是发挥深耕地方的主场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助企纾困,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湖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担当起湖南本土金融主力军的责任。十年间,实现了一场“双向奔赴”。
紧随改革步伐
量质双优现成果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观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业的改革成效是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这十年,也是中国的金融企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十年,一大批本土金融机构在自身取得发展突破的同时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长沙银行多项业绩指标稳健增长,2018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更是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2012年,长沙银行资产总额1599.26亿元,2022年上半年达到8599.65亿元,10年间资产总额增长438%。
在存贷款规模方面,该行存款总额由2012年的1365亿元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5351.40亿元,十年增长近4倍;贷款总额增长更加可观——由2012年的475.8亿元增长至4030.11亿元,十年间增长8.5倍。
在经营效益方面,2012年末,该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8亿元、24.06亿元,至2021年末,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突破200亿元、80亿元,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这十年间,长沙银行成功在A股上市,更是注入了持续稳健发展的动能:2018年—2022年上半年,该行资产总额增长约60%。
在资产质量上,长沙银行的不良率自2018年上市以来已经实现“四连降”。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上半年,长沙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29%、1.22%、1.21%、1.20%、1.18%。
自上市以来,该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2022年上半年突破300%大关,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值,显著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上半年,长沙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5.40%、279.98%、292.68%、296.76%、301.82%。
该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也获得机构的关注和肯定。浙商证券研究报告表示,长沙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覆盖能力稳步提升亦能反哺利润增长,帮助稳健提升经营效能。东北证券研究报告表示,稳增长政策与经济增长修复的大环境将促使银行板块向“拨备释放、业绩高增、估值修复”的长期主线持续回归,尤其拥有区位优势的城农商行在当前环境下将持续受益。
坚守战略传承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长沙银行综合实力稳健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该行持续贯彻的战略,得益于该行清晰的战略传承和延续。
早在2012年,该行的战略规划就着手部署三年战略规划;2013年定位为“深化转型年”,强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四化两型”战略,贯彻“深化转型”主题,将转型工作向纵深推进,坚持走资本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年提出“三年翻一番,十年过万亿,领跑中西部,挺进十二强”的战略愿景;2016年提出“一家智造快乐的银行”品牌战略和四大特色战略品牌,勾勒出一幅深耕地域经济、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好画卷。
2021年,该行实现战略的传承与精进,围绕“客户中心、价值导向,打造区域领先的现代生态银行”这一核心目标,“123456”的战略体系内涵愈加丰富,外延有效拓展,重点更为聚焦,路径日趋明晰。
2021年,该行零售转型继续向纵深推进,业务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越发凸显。在零售战略的指引下,该行2021年全年零售业务取得新突破:基础客群突破1500万,储蓄存款突破2000亿元,个人贷款突破1500亿元,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275万张,农金站达到5700家,智慧项目突破8000个,连续三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2年上半年,该行大力推动县域金融战略落地实施,以最高的战略优先级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以赴推动县域金融跨越式发展。半年报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县域存贷款均实现双位数良好增长,较年初分别增长11.72%、15.64%,基础客群持续夯实,县域零售客群543.32万户,较年初增加21.8万户。
如今,该行“现代生态银行”建设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稳健增长的业绩与各项向好的业绩指标是该行战略实践成功最好的诠释。
十年间,长沙银行在清晰的战略指引下,从规模银行到价值银行再到生态银行的演进,推进财富管理、普惠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零碳金融、金融投资六大重点业务领域发展。该行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全球银行1000强”的排名从311位上升至19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