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国第一颗3D感知芯片 奥比中光登陆科创板
时间:2022-07-07 13:51:06来自:证券时报·e公司字号:T  T

刷脸支付、门禁解锁、VR看房、机器人避障、设备测量、自动驾驶,大量应用场景下,3D视觉感知技术的支持必不可少。

2013年奥比中光起步于深圳,2022年5月科创板IPO注册生效,现在正式登陆资本市场,9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见证了一家中国科技初创企业披荆斩棘中挺进资本市场的历程。“创业成功,首先要有实现理想的初心与动力,同时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持之以恒。”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造“机器之眼”

在中国,3D视觉感知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2013年,奥比中光与国内3D视觉感知产业一同诞生,如今已成长为最具代表性的国产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智能终端打造“机器之眼”。

回顾奥比中光的创业史,可谓厚积薄发。

2010年6月,微软发布了一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KinectV1(第一代Kinect),其背后的3D视觉感知宣告开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赴美留学的黄源浩高度关注这场机器视觉的革命,研究方向正是3D光学测量的他,一直在寻找时机将内心深处的梦想付诸现实。2013年,黄源浩回到深圳创立奥比中光。从0到1,奥比中光由研发起步,2015年发布第一代用于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的深度引擎芯片MX400,让中国企业拥有了自己的3D视觉感知核心技术。

同年9月,首条3D摄像头生产线投产,奥比中光成为国内率先、全球为数不多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企业。11月,奥比中光的Astra3D传感摄像头实现大量出货,可用于三维建模、骨架跟踪、手势识别等应用。从此,奥比中光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

2017年苹果发布的iPhoneX,搭载有前置3D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用于人脸解锁、刷脸支付等功能,标志着3D视觉感知技术在消费级领域开始规模化普及。

“苹果的3D结构光技术自产自用,不对外销售,当消费终端企业寻找国产替代的供应商时,奥比中光进入了行业视野。”黄源浩表示,正是奥比中光在3D视觉感知技术上的持续积累,迎来行业爆发的机遇,实现厚积薄发。

自2015年底量产以来,奥比中光已先后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客户及众多的开发者。各种应用场景随之爆发,奥比中光为OPPO旗舰机FindX定制开发前置结构光3D传感器,使其成为继苹果iPhoneX后全球第二款量产超百万台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智能手机;为全球三大汽车弯管生产企业之一日本三樱提供三维光学弯管检测系统等。

高研发投入储备技术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奥比中光抢占3D视觉的技术高地。“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识别、3D扫描,智慧农牧,3D视觉应用场景在不断创新,我们也在不断投入研发,积累技术。”黄源浩主导下的奥比中光坚持技术立身,研发投入常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奥比中光研发费用分别为3.7亿元、2.86亿元和3.8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6%、110.28%、81.73%。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奥比中光累计申请专利1190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93项、美国专利27项、PCT140项;取得授权专利471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67项、美国专利授权9项。在3D视觉感知领域,奥比中光专利申请量比肩苹果、微软等国际巨头。

目前,奥比中光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全球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的公司仅有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华为、三星和奥比中光等少数企业。换言之,这也是自3D视觉感知产业发展以来,首次有中国企业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事实上,每种3D视觉感知新技术的首款产品,平均研发周期达2至3年左右;加强面向中长期的研发布局和攻关,可以实现技术滚动发展和持续提升。黄源浩看来,当下的研发投入,更多是着眼于未来。

黄源浩表示,通过持续研发,奥比中光已推出结构光双目3D视觉传感器产品,并投入新一代的研发,将在机器人等领域落地。激光雷达方面,预期今年8月将量产单线产品,在研的基于dTOF技术的新一代全固态激光雷达,已完成原理性样机开发和核心芯片的架构设计。

黄源浩看来,上市前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奥比中光的技术储备打下坚实基础。“3D视觉感知技术要全面发展成熟,还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期间会出现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爆发,因此预计奥比中光的营收具有长期增长的空间。”

出海开拓新市场

“未来的智能终端将会像机器人一样,对声音、场景具有感知能力,并能结合AI系统作出分析反应。”在黄源浩的描述中,奥比中光的3D视觉感知是赋予终端设备“机器之眼”。

3D视觉感知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业链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研发及应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奥比中光的技术能力覆盖全产业链,同时在消费电子、生物识别、AIoT、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

未来的智能终端将会像机器人一样,对声音、场景具有感知能力,并能结合AI系统作出分析反应。“如同手机从GSM进化到4G、5G一样,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