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族科技”)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正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双方宣布将携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的核心产品。
星纪时代称,本次战略投资后,魅族科技会作为独立品牌继续保持运营,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将继续任公司产品战略顾问。双方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覆盖不同的消费电子细分市场,如高端智能手机、XR技术产品、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产品。而且完成此次收购之后,也就意味着吉利成为了国内首家同时横跨手机和汽车两大产品形态的车企。
那么对于吉利来说,为何要跨界造“机”呢?
首先从国内手机市场上来看,吉利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从数据上来看,今年国内手机行业普遍遭遇下行,根据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055.9万部,约为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8.8%。今年前5个月,智能手机出货量1.06亿部,约为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8.2%。此外,分析机构Gartner称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全球手机的出货量将下降7.1%,全球总设备出货量将下降7.6%,其中大中华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18.3%。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其实选择手机行业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针对这一问题,星纪时代副董事长、魅族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表示,正如同汽车销量虽然出现了下滑,新能源汽车却因为创新的体验供不应求。手机产业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手机可供选择的机型却不多。
确实正如沈子瑜表示那样,吉利此次布局手机业务一方面虽是定位高端智能,另一方面更多是为了将车企在设计、研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正在建设的时空道宇低轨卫星网等全球化布局优势,和魅族擅长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超级协同。
其次,从手机与汽车在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说,双方之间的交集正在不断重合。而两者之间的缝隙便成为了跨界的蓝海,不仅仅吉利,国内外一线大厂更是纷纷布局汽车与手机领域。对此,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蔚来造手机的目的不是为赚钱,也不是想直接与传统手机制造商竞争,而是提供汽车功能的延伸,因为蔚来的用户想要一款能更好地与蔚来汽车相连接的手机。
而李斌的这个观点和李书福的相似。李书福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所以,对于吉利来说可能并没有将其他的厂商当做竞争对手,而是借手机之名,吉利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技生态”,布局手机、卫星、芯片等业务最终是为了做强科技生态圈,赋能吉利控股旗下品牌实现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
另外,星纪时代基于先进芯片和操作系统全栈技术研发,深度投入全连接、AI和XR技术,实现多端智能融合、天地一体全域互联。星纪时代也将携手魅族科技与全球出行科技生态全面融合,共同面对消费者。
因此,在如今无论是手机企业纷纷开始造汽车,还是汽车企业也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总的来说,在未来汽车转型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上半场电动化基本完成,下半场智能化已经开启。汽车智能化领域谋求超越,必须加强与手机科技的协同。所以,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的重组并购一定能产生最大化的协同效应,双方将携手定义新的融合赛道,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消费体验,同时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实现超级协同。